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0908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市文化旅游局

顾洁燕等委员提出的关于“建设上海博物馆江南文化分馆”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会办意见函告如下

一、松江区的历史文化条件优势

松江,是上海之根,是上海城市的根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都市上海自成陆以来,有四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是约7000年前,上海成陆;二是219年,陆逊受封华亭侯,“华亭”一词始见于史籍;三是1843年,上海开埠;四是1949年,上海解放。其中,前两个时间节点与松江密切相关。

距今约7000年前,松江区域内逐渐形成九峰三泖,素来为人文汇聚之地。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经历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广富林文化、马桥文化等历史阶段,最终发展出先秦时期的吴越文化。其中,除了马家浜文化,其余文化在松江区域内都有体现。

距今约1800年前(公元219年后),松江地区积累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古代江南文化的重要承载区,具体体现于三个500年。第一个500年,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在陆氏家族的励精图治下,物阜民丰,经济发展,至唐天宝十年751年设置华亭县。第二个500年,唐代建县以后,地域进一步扩大,经济体量进一步增加,人口进一步集聚,至元十四年(1277年)设华亭府,次年改名松江府。第三个500年,从1292年松江府分设华亭、上海两县开始到清代嘉庆年间,松江府析为金山县、娄县、奉贤县、华亭县、南汇县、川沙抚民厅、上海县和青浦县共七县一厅。

因此,松江的历史能够代表上海,将上海与长三角区域的交流、交往、交融的文化历史诠释清楚。

二、松江区现有的江南文化基础

松江区始终致力于城市千年文脉的梳理和挖掘,深入开展江南文化研究与阐释。历史上,唐经幢、天马山护珠斜塔等古建筑星罗棋布;陆机、陆云、董其昌、陈继儒、陈子龙、史量才、施蛰存等文化巨匠群星闪耀;顾绣、舞草龙、泗泾十锦细锣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遐迩……“千年上海看松江”,六千年人脉繁衍,成就了“上海之根”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今天,松江区已开展了三轮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在书香之域、书画之城、文博之府、影视之都四个方面梳理了江南文化的重要表达,持续深耕厚植,打造了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江南曲圣纪念馆、张照艺术馆等一批江南文化目的地项目。因此,今天上海江南文化最重要的目的地在松江。

三、松江区未来发展的优势条件

“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松江新城建设,为上海博物馆江南文化分馆的建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条件。松江枢纽计划于今年建成,建成后,站场总规模将达到9台23线。经初步需求预测,未来本体年均客流规模约达2000万人次,将深度连接长三角地区,成为上海西南片区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在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一带一路”三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建设上海博物馆江南文化分馆具有贯穿古今的重要意义。

松江在上海江南文化研究中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优势、丰富的研究基础和有利的发展规划条件,前期,我区做过一些调研,梳理了相关的空间,松江区非常希望能够成为上海博物馆江南分馆的选址目的地,并将积极配合市文化旅游局进一步做好上海江南文化的挖掘、研究与阐释。

 

 

以上意见供你单位统一答复提案者时参考。

 

 

 

                         2024年3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