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我区将继续对标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打响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松江新城、松江枢纽“三张王牌”,以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各项工作为统领,切实履行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一系列新规划、新举措、新亮点对法治松江建设有何意义?近日,记者采访了华东政法大学科技创新法治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江利红。
坚持规划先行,为法治建设工作保驾护航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在此大背景下,我区全面梳理和客观评价“十三五”期间松江区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紧贴松江实际,制定《法治松江建设规划(2021—2025)》《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2021年工作要点》《关于在松江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松江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施意见》和《2021年松江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
“高质量编制法治松江建设规划等有关法治建设的五年规划以及本年度的工作要点,对于扎实做好新时代松江依法治区工作,统筹谋划今后五年松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江利红评价道。
发挥统领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近年来,松江紧紧抓住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在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现已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之一。但是,在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创新体制的完善、科创资源的均衡、创新标准的统一、市场布局和产业分工的合理化、产学研用的一体化、创新主体的权益保障等亟待解决的制度性瓶颈问题。
今年2月,由松江区人民政府和华东政法大学共同设立、合作建设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法治研究中心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应运而生。江利红告诉记者,“两个中心”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过程中的制度创新和法律实务问题为研究和服务对象,华东政法大学将充分发挥在法学研究领域的专业优势,为政府决策提供专业化支撑,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以法治化方式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
前不久,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法治研究中心挂牌暨课题开题仪式举行,确定了今年法治研究中心的十个课题项目,下半年还将举办长三角九城市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论坛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知识产权国际论坛,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培育法治文化,不断夯实法治基石
法治松江建设同样离不开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文化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直接载体和最佳传播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利红表示。
“七五”普法以来,松江不断挖掘自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创新普法宣传方式,重拳打造“法治楹联”品牌,连续承办5届上海市法治楹联全国征集评选活动,连续6年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开展法治松江公益广告大赛,连续7年与华东政法大学举办“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不仅在全国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还广受市民欢迎,起到了“现象级普法传播”效应。
未来,松江将继续推进普法宣传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相结合,培育壮大普法志愿者队伍,共建志愿服务项目,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在推动法治文化供给侧改革方面,实现全区每个街镇、经开区建成一个市级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品牌阵地或活动,全力打响松江法治文化品牌;在推动法治文化产品创作方面,不断丰富法治文化作品形式,增强法治文化渗透力、感染力、影响力。
江利红认为,松江区多种传播途径和载体的普法宣传方式,不仅从各个角度充分发挥了法治文化在培育法治信仰、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中的教化引领作用,还形成了富有松江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体系,有利于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浓厚氛围,促进法治松江建设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