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袅袅晨风掠过“航天路”旁的叠翠,惊起了休憩的白鹭,经过整洁的贮箱装焊厂房,穿过靓丽的技术创新示范基地,越过所区一隅绿树成荫的花园,直入整洁的总装厂房。如此清净宜人、焕新高效的生产环境正是近年来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针对绿色可再生能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研究,在航天制造一线全力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绿色生态的生动缩影。
从全面打造、持续推进到航天定制,近年来,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始终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经营发展的全过程,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绿色发展基础能力不断夯实,全方位服务航天绿色低碳发展。今年年初,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被工信部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并入选2024年度国家绿色制造名单。
以“一张图”统起来 全面打造绿色示范工厂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早在2022年初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的所长办公会上,绿色制造就被摆在了重要位置上。为了更好地实施推进“绿色制造”这一庞大而又系统的工程,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制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2025年前,创建集团公司级绿色示范工厂”的建设目标。
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列清单落地执行;各个职能部门和部门负责人实行岗位责任制,职能明确;全方位开展绿色工厂相关的教育培训,深化全员对绿色工厂建设的理解;建立各层级工作群组,发现问题立行立改……2023年初,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全面启动上海市和集团公司绿色工厂建设项目,通过归口部门管理、各事业部各司其职、上下联动,快速高效且全面地解决了不少棘手的难题,携手全面打造“绿色示范工厂”。
用“一盘棋”融起来 持续推进绿色示范工厂
“必须把绿色发展贯穿于本所经营发展的全过程。”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在工作会上这样描绘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聚焦产品制造研发,以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产品为重点,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加速推进航天制造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转型。研制桁铆尾翼,取消了表面处理、胶接固化、理化检测工序和尾翼进炉工序,工序流程简化,消除具有安全风险的工艺项目一项,生产效率提升25%以上。淘汰硝盐炉铝合金产品淬火热处理工艺,采用空气循环电阻炉热处理工艺,消除了炉硝盐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水废气污染物;淘汰镁合金铬酸盐化学氧化工艺,采用磷酸盐化学氧化工艺,消除了重金属污染物。
“生产线自动化,减少了工作量,改善了工作环境,上班很有幸福感。”“高污染工艺逐步替代,保障我们职业健康。”伴随着一系列绿色转型举措在厂区,特别是生产研发一线落地开展,绿色示范工厂的蓝图初见雏形,职工们的幸福感、安全感也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还坚持开展节水宣传周、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册、参观展板等形式宣传节能环保知识,提高员工节能环保意识;常态化举办“节能减排知识在线竞答”等活动,带动节能环保人人参与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
把“一面旗”立起来 定制航天绿色示范工厂
“助力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这句直指人心的话,正是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启动航天绿色工厂建设工作的源动力。
近年来,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集团公司和八院关于绿色制造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系统总结梳理自身在资源能源利用、工艺技术革新、自动化和数字化能力提升等方面的积累沉淀,持续导入“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管理信息化、工艺数字化、生产自动化、质量精益化、安全标准化”的航天绿色工厂理念,先后开展太阳能光伏建设、LED节能灯改造、水平衡测试等工作。
“我们开展厂房光伏建设,总装机量939KWp,项目并网至今,累计发电量700万度;完成厂房LED节能灯改造,年节约用电量2万多度;完成9台中央空调的19台压缩机添加空调节能添加剂,用电量下降20.69%;完成水平衡测试和节水型企业创建项目,年节约用水量4万吨。”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运行保障部负责人张方敏表示,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落实节约用电用水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实现航天绿色示范工厂的重要抓手。
借利好风,加速奔跑。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为创建绿色工厂、实现绿色制造提供了有力支撑。建设系统工程管理模式,获工信部2021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示范;在军工行业率先实践基于微服务的软件架构,打造数字工厂底座,构建面向企业研制全流程的20余个数字化场景;建设火箭焊接检测云平台数字化质量管理,检测效率提高6倍,减少检测耗材成本150余万元,年减少废液排放10吨……数智化发展的不断推进为航天绿色工厂建设插上了“智慧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