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天下安。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多年来,中国通过向非洲国家派遣农业技术专家组,在当地创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不断提高非洲国家的粮食自主生产能力和农业技术水平,推动了非洲农业现代化进程,为非洲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今年8月,习近平主席赴南非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在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中方愿实施“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将帮助非洲拓展粮食作物种植,鼓励中国企业加大对非农业投资,加强种业等农业科技合作,助力非洲农业转型升级。为进一步加强中非农业合作,切实落实中非有关农业合作项目,根据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北京宣言和农业农村部今年刚刚举办的中非农业现代化创新合作论坛精神,加强与南南合作国家的农业合作,深入探索南南合作相关农业项目的促进机制,助力当地提升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上海农业的国际影响力,应埃塞俄比亚投资委员会、南非开普有限公司、坦桑尼亚投资中心邀请,市农业农村委总经济师施忠率上海代表团一行6人于2023年8月24日-9月3日赴埃塞俄比亚、南非、坦桑尼亚进行了访问交流。
一、埃塞俄比亚、南非、坦桑尼亚三国农业的基本情况
埃塞俄比亚是东部非洲的内陆高原国家,平均海拔2500-3000米,最高处4620米,最低点低于海平面125米。农业在是埃塞俄比亚的国民经济和出口创汇主要经济支柱,是人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近9000万人口中,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85%以上,农业占GDP的47%,90%的外汇来自农业产品出口。埃塞农业以种植、畜牧业、咖啡业为主,区域划分明显,各地区均有特色产业。谷物、豆类和油料是埃塞的主要农作物,园艺产业发展迅速。埃塞是非洲最大的牛存栏数国家,也是非洲最大的牛出口国之一。咖啡是埃塞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最主要的出口物资,品种比其他国家的更具有基因遗传多样性,4个主要产区种植了9个不同的品种,种植面积39.5万hm2,产量居非洲前列。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以热带气候为主,多数地区常年雨水充沛,河流、湖泊众多,国土总面积94.51万平方公里,9450万公顷的土地中有4400万公顷土地适合于农作物生产,但只有24%得到利用,其余土地则适合于放牧。坦桑尼亚人口5350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业提供75%以上的就业岗位,对GDP的贡献率达50%,对出口的贡献率达60%。坦桑尼亚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发展落后,多数偏远农村没有道路通达,农村普遍电力缺乏,水利灌溉设施普遍缺乏;农业物资缺乏,坦全国没有生产农药与化肥厂家,化肥农药全部依靠进口,价格较高,政府仅在此类农业物资的运输费用上给予部分补贴;由于基础设施发展落后,坦桑尼亚农业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对洪涝灾害没有防治措施,对农作物鸟害虫害没有有效的防治手段。坦桑尼亚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水稻、小麦,主要出口作物为咖啡、棉花、腰果、烟草、茶叶、剑麻、丁香等。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南非国土面积122万平方公里,人口5500万;现有耕地1536万公顷,占国土面积13%,人均耕地面积0.4公顷,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5%;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左右,但在南非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其四大经济支柱之一。南非农业比较发达,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农牧业产品充裕,而且品质优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其中玉米、小麦、甘蔗、大麦、蔬菜、水果、肉类自给有余,还大量出口世界各地。养羊养牛业在非洲屈指可数,90%以上的羊毛出口国际市场,大量的优质牛肉出口中东各国,而且优质牧草资源也相当丰富。
二、对埃塞、南非和坦桑三国的主要访问活动情况
上海农业代表团于8月24日(周四)早晨七点半左右抵达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即马不停蹄前往埃塞俄比亚国家农业部和埃塞投资促进委员会拜访,得到了埃塞国家农业部副部长DR SOFIYA KASA MUHABA女士等高官的热情接待,埃塞方面介绍了国家投资环境、农业资源和优惠政策,双方探讨了农业贸易、农业科技、智慧灌溉和农业培训等方面上海与埃塞合作的可行性。
在埃塞期间,代表团实地走访了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由中国援建的非洲联盟总部大楼,与我国驻非盟使团经商处交流了对非农业投资合作工作情况,还访问了埃塞俄比亚农业商业集团和中国在埃塞投资的东方国际产业园区及相关农场,并专程到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埃塞俄比亚办公室拜访,就农业生产、种子繁育、农业生物育种技术,农业进出口贸易等领域合作进行交流,同时就落实中非农业部门关于开展节水抗旱稻试验种植和发展稻米产业合作的工作约定,为埃塞俄比亚在粮食自给和安全方面提供解决方案进行了实质性的探讨交流。
东方产业园是埃塞俄比亚的国家级经贸合作区,拥有各种配套基础设施,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投资平台。东方产业园的3D果汁加工厂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农业企业,以先进的技术和高效的生产方式生产果汁饮料,是农产品加工的主力军。考察期间,代表团深入了解了3D果汁加工厂的运营情况,包括生产流程、产品种类、市场销售等方面。代表团对3D果汁加工厂的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希望与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拓国际市场。代表团参观了Holeta地区印度人投资草莓园,该草莓园种植6公顷的温室草莓,采用了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但草莓长势一般,个头偏小,采摘偏生。代表团深入了解了草莓园的运营情况,包括种植技术、生产成本、市场营销等方面。代表团还参观了Agri-flowers holeta flower farm(MIDROC FARM出口玫瑰种植),以生产高质量的玫瑰花而闻名。该农场共有60公顷,一半是玫瑰,一半是草莓,产品出口到德国、荷兰、澳洲、沙特、肯尼亚,从沙特、印度、荷兰、肯尼亚和瑞士进口肥料,农药和其他温室材料。
此外,代表团还参观了Jordan River Herbs PLC(出口香葱种植),整个农场规模为15公顷,全部采用温室地栽加滴灌的模式单一种植香葱,60天左右采收,采收车间有一百多的本地包装工人。产品出口比利时、法国、荷兰、加拿大。同时他们从以色列和比利时进口肥料,农药,包装材料。在埃塞期间,代表团最后参观了由以色列投资公司于20年前投资的Bishoftu地区的Joytech Fresh PLC (出口蔬菜种植),该农场规模达100公顷,有1400名员工,主要生产各种蔬菜和花卉,包括香菜、罗勒、迷迭香,大部分采用Natfarm的自动滴灌系统,香草类全部采用先进的水培系统,营养液自动循环和添加肥料。蔬菜和花卉主要空运出口到德国、荷兰、英国、俄罗斯以及沙特。农场所用肥料、农药和包装材料均从荷兰、德国、以色列、肯尼亚等国进口。
代表团在南非期间,利用一整天时间拜访了南非开普公司(KELPAK),该公司成立于1975年,是世界上唯一一家采用高压细胞爆裂专利技术提取海藻活性物质的公司,其肥料产品已经销往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销往上海数百吨。此次代表团实地走访了开普公司位于开普敦大西洋西海岸的海藻生产基地,在近沿海长达4公里的巨藻生产基地现场,STEVEN VAN RHEEDE董事总经理就巨藻生长、采收、运输与政策等向代表团进行了介绍,现场工人为上海代表团示范了最原始的海藻收割过程。代表团参观了生产车间和新建的现代化厂房,实地了解了巨藻从收获、清洗、切割、粉碎、调配、防腐与包装等生产海藻肥的全工艺流程。最后,开普公司为上海代表团举办了一场两个小时的座谈研讨活动,RIAAN LOURENS博士作了海藻肥发现历史、海藻肥作用机理等报告,双方商讨了进一步加大农业生态技术合作,扩大生态肥料的进出口贸易,以期增加粮食及农作物产量和造福人类的设想。
代表团还实地考察了位于开普敦的Steenberg葡萄酒农场,该农场以种植葡萄为主,还设立了一座葡萄酒加工厂,生产的白、红葡萄酒远销全世界。还与在约翰内斯堡的南非中国人民友好协会曹行知会长见面,就中南之间农业技术合作、农产品贸易以及农业企业“走出去”等内容进行了交流。还与相关农业装备经销商,如米德尔堡E-Farming农业公司等开展了业务交流,该公司经销的上海联适导航公司自动驾驶及卫星平地产品,活动区域覆盖整个南非市场,已经广泛应用在大型农场。
上海农业代表团在坦桑尼亚期间,拜访了坦桑尼亚国家投资促进中心、桑吉巴尔农业部和达累斯萨拉姆农业部,受到了十多位司局级以上高级官员的热情接待。坦桑尼亚国家投资促进中心成立于1997年,是政府的下属机构,负责协调、鼓励、促进在坦桑尼亚进行的投资,并就投资政策和相关事项为政府提供咨询。上海在坦桑尼亚投资的农业企业主要是上海金丰裕米业有限公司,累计已在坦桑尼亚投入1800多万美元,主要投资中坦上海农业合作试验区相关作物种植、农业装备和生产资料销售等。此次代表团与坦桑尼亚投资促进中心会谈,为双方各自进一步寻求合作机会,推动双方农业合作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走深走实打下了扎实基础。
代表团在坦桑期间还实地访问了上海农业走出去示范企业上海金丰裕公司在桑吉巴尔投资的热带作物基地,在达累斯萨拉姆投资的上海农业坦桑尼亚示范园水稻种植基地,代表团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对基地规划与长期远景的介绍,并实地查看了示范园基地土壤、植被与水系等状况。还与坦桑尼亚种子公司进行交流,与其就玉米、小麦、大豆、蔬菜和水果等作物特别是大豆和玉米的生物育种合作展开讨论。代表团还考察了坦桑地区水稻种植地区的大种植户(约1000亩),在与大种植户交流过程中得知,当地水稻采用本地生态方法种植,较少用肥料和农药,折算产量约为500斤每亩,产量与中国水稻产量比较太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随后,代表团还参观了坦桑尼亚著名的农机配件贸易商之一,达累斯萨拉姆农机配件贸易商(SANGA),致力于为当地农业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农机配件产品,从中国进口农机配件,产品销售到全国一些农业地区。最后,代表团拜访了坦桑中华大盛银行王志伟董事长和程行长,了解了该银行业务范围、运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情况,并探讨了未来在农业投资、贸易、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机会。
三、出访埃塞俄比亚、南非和坦桑尼亚三国的收获和启示
这次访问交流活动,上海代表团得到了埃塞俄比亚、南非和坦桑尼亚三国政府农业部门、投资促进部门和相关产业园区、企业和基地等的热情接待,使我们对埃塞俄比亚、南非和坦桑尼亚三国的农业基本情况与农业特点有了基本的了解,特别是对其农业资源禀赋、农业投资政策、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和部分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等情况有了深刻的了解,结合上海农副产品和投入品需要依靠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现状,这次出访活动的收获对指导当前上海农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为上海农业“走出去、引进来”寻找合适的对象和途径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上海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有实力和能力。农业是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和重要利益交汇点。非洲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现代化是非洲各国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虽然我国与埃塞俄比亚、南非和坦桑尼亚三国在政治制度、文化背景、资源禀赋、经营理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农业领域推进产业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则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农业科技资源和农业国际合作影响力,在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农业种植、农业投资都方面可以与非洲开展紧密的农业贸易与合作。那么,如何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非合作论坛精神,走出去拓展与非洲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合作和交流,帮助提升非洲农业现代化水平,帮助实现《非洲农业综合发展计划》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关目标,同时促进上海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二)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可输出上海的种源和技术。粮食危机在部分非洲国家频发,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供给仍是非洲国家发展的当务之急。长期以来,非洲国家的农民一直为每公顷8吨粮食的产量而努力,而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每公顷15至16吨,在这方面我们要向非洲国家输出种源、经验和技术,帮助他们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非洲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交通费用和生活费用相对较低,市场机会大。上海应深入了解非洲农业投资和农产品贸易政策,加强与非洲农业主管部门的对接,推动实施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上海的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水平一直位列全国的前列,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有志之士,特别是输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的节水抗旱稻技术,“走出去”到非洲发展,在非洲发展高水平农业为全国树立先行标杆,为全国农业“出航”服务。建议上海市农科院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节水抗旱稻项目尽早示范、应用和落地到由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埃塞俄比亚东方创业园农业基地,应用到由上海企业投资的上海农业示范园区(坦桑尼亚)股份公司数千公顷的水稻种植农场。在农产品加工方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和本市企业可借助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优势,帮助非洲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利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CIMMTY国际合作平台,在南非寻找合适的农业基地,寻求与南非等国开展“一带一路”玉米种植的可行性。
(三)上海与非洲诸国可在农业资源和市场的互补性中寻找新的合作切入点。埃塞俄比亚、南非和坦桑尼亚三国,特别是埃塞俄比亚和坦桑尼亚两国在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上海则在农业技术及装备、农业设施栽培技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及人才等方面具有优势,彼此的互补性较强,合作的空间较大。建议进一步关注非洲,了解非洲,深化对非洲资源和市场的认识,研究对方的有关法律法规,优先推进彼此间农业主管部门、农业院校、农业科研机构的交流,在建立正常有效信息沟通机制的基础上,寻找合作切入点,以点带面,不断促进彼此农业领域的深层次合作,将非洲国家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能优势、发展优势。此次访问,坦桑尼亚国家投资促进中心提出要与上海农业主管机构签署两地农业合作备忘录的设想,建议在请示国家有关部门同意后,制订上海市农业农村委与桑岛农业合作协议,促进两地农业深度合作。
(四)埃塞和坦桑可耕地开发利用的政策值得关注,上海企业开展对非农业投资合作潜力无限。上海的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水平一直位列全国的前列,但是,鉴于城市化的进程和环保的压力,上海的耕地面积在不断的减少,一批农业有志之士和农业龙头企业逐渐失去了用武之地,生存空间愈来愈狭小,而放眼非洲,未开垦的土地比比皆是。建议组织上海具有对外投资或服务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农资生产和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去非洲进行专项调研,适时对非开展农业项目投资、农产品贸易方面的务实合作。目前,上海农业示范园区(坦桑尼亚)规划由种养核心区、农产品加工生产区、农产品流通区、生活保障区、综合服务中心组成,实行统一管理,旨在形成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品牌模式、科技服务模式、产业联动模式以及社会公益性模式,努力为上海农业“走出去”和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摸索经验、塑造典范。位于埃塞俄比亚杜卡姆市的中国东方产业园,由中国民营企业创办,现有140家入园企业,已经创造了两万多个就业岗位,目前正在寻找合适的农业投资企业入园兴业。南非的土地价格相当便宜,蔬菜价格却非常昂贵,在当地购地建设蔬菜生产基地具有良好前景。南非尽管濒临大西洋和印度洋,但其远洋捕捞能力十分有限,海产品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可发展远洋捕捞船队赴非进行配额捕捞。南非中国人民友好协会曹行知会长向代表团表示,他非常愿意促成上海与南非在农业领域进行合作。
(五)利用南非天然海藻开发生产绿色生态肥料,用于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其做法值得学习借鉴。代表团现场走访的南非凯普公司,是全球最早研发生产海藻肥的公司之一,非常注重产品的品质,生产技术先进。该公司利用南非西海岸大西洋海域独有的天然海藻-巨型螺旋海藻的提取物作为有机肥的核心有效物质,突破了我们传统的肥料概念,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代表团利用一整天时间在现场与公司管理层和技术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愿意推动建立更广泛的合作交流机制。目前,该公司已与上海农业龙头企业上海永通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永通公司已经把凯普公司的肥料产品成功引入国内,并以引进的肥料为原料,生产出了达到欧盟和美国有机农业标准的快宝有机水溶肥,立足国内市场,受到包括上海、北京、山东、广西、云南等地区的用户认可,对上海正在推进的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出口远销包括美国在内的十多个国家,为助推贸易强国和上海建设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增添力量。建议上海进一步加强和支持与此类企业的生产和技术合作,进一步提升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的品质。
(六)扎实推进农业合作和产业发展,筹建农业产业园区/示范基地。农业产业园区/示范基地作为重要的农业合作创新平台,不仅可以为合作双方农业企业提供技术交流、合作研究、信息共享的机会;还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同时,该平台还可以吸引更多农业企业加入,促进双方农业产业的协同发展。通过本次出访,代表团建议在埃塞俄比亚中国发展基金会的指导下,成立中埃上海农业产业园区;在南非中国友好协会的资助下,成立中南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依托上海金丰裕公司和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投资促进中心资金和政策优势,设立中坦上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双方并就园区的定位、功能、发展方向和重点合作领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确保园区建设和发展符合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优势,整合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动合作国间农业企业的产品出口和贸易合作,提升双方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建立起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合作机制。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3年9月9日
附件:
出访团组人员表
序号 |
姓名 |
工作单位 |
职务或职称 |
|
1 |
施忠 |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
总经济师 |
团长 |
2 |
叶帜瑞 |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园区处 |
处长 |
团员 |
3 |
何春来 |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产业处 |
二级调研员 |
团员 |
4 |
沈文 |
上海市金山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
党委书记 |
团员 |
5 |
沈根华 |
上海市松江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
二级调研员 |
团员 |
6 |
施标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
所长 |
团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