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应对高温天气对水产养殖生产的影响,减少养殖户损失,保障水产养殖业生产稳定和水产品市场供应,特制定本技术意见。
一、关注天气预报
密切关注气象台发布的短期和中长期天气趋势预报,以便提前做好应急准备,积极应对。
二、投饲管理
1.降低投饵率。投饵率主要和养殖水生动物的健康状况、水质情况及水温高度相关。极端高温天气应降低投饵率,视具体情况将投饵率下调。
2.改变投喂时间。极端高温天气下饲料投喂时间应做改变,目的是避开水温最高的时间段。
3.投饵前打开投饵区增氧机或在投饵区加注新水。在投饵前打开投饵区的增氧机,通过增氧机的搅动促进上下水层的对流可降低表层水体温度(极端高温天气不适用!!)。当表层水温过高且水位较浅时不可打开增氧机,投饵前可提前加注井水或者外源水(注意水质安全),以降低投饵区水温。
4.科学存放饲料,药饵现拌现用。饲料应整齐堆放于通风、阴凉、防鼠的仓库中,避免阳光暴晒、雨淋等情况;饲料不要提前加入料仓,现放现喂;拌免疫增强剂、维生素等投入品时应现拌现用,不要一次拌完后全天投喂。
三、水质管理
1.提高水位。为了给养殖水生动物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夏季尤其极端天气应提高水体水位。加水最好在夜间进行,另也需综合考虑养殖水体水位的承载量,切勿加水过满,以防暴雨时漫灌。
2.保持至少1台增氧机常开。极端高温天气下应根据养殖水体面积、载鱼量等至少保证1台增氧机常开。水位较浅的养殖水体,增氧机开机的数量也不可过多,上下水层的交换效率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3.正确架设增氧机。增氧机应架设在养殖水体较深处,不要架设在浅水区域。水车等增氧机形成的水流方向应一致,这样可以使池水形成微流动。
4.重点关注裸藻等易倒藻养殖水体。裸藻水华的养殖水体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时应加以关注,防止泛塘。
5.根据水质检查结果快速处理。前期投喂过多,饲料档次较差的养殖水体,近期已经有较多残饵、粪便的沉积,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超标成为常态,可根据水质检测的结果及时处理,避免亚硝酸盐等长期超标引起养殖水生动物体亚健康后爆发疾病。
6.加大改底频次。通过生物、化学改底产品交替使用,优化池底环境,避免池底恶化。
7.强对流天气前重点改底。关注天气变化,强化高温天气尤其是暴雨前的改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因暴雨带来的危害。
四、疾病防控
1.重点区域抽样检查,定期打样预防疫病。定期对养殖水生动物打样、体检。若是为了了解养殖水生动物的生长状况,打样区域应在投饵区;若为了解鱼体健康状况及鱼病发生情况,打样区域应在养殖水体下风处。
2.足量足时使用药物,药物剂量灵活调整。一旦爆发细菌性疾病,应及时予以治疗。药物的剂量应结合投饵率灵活调整,一般情况下,细菌性疾病爆发后不建议降低投饵率,若已经降低投饵率则应该根据鱼体体重计算、添加药量。投喂药物的时间一般为5-7天。
3.结合检查结果,合理选择保健产品。提高鱼体基础免疫的核心是足量投饵配比科学、营养丰度的饵料,充足、合理的营养摄入是维持鱼体健康的基础。在此条件下,通过养殖水生动物的检查,根据肝胰脏的具体状况选择合适的保肝药、免疫增强剂等方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4.分批使用消毒剂及杀虫剂。极端高温天气下,藻类等对消毒剂、杀虫剂等的耐受性变差,在使用消毒剂、杀虫剂时可考虑分批使用,第一次使用总剂量的70%,1小时后使用剩下的30%,这样可较好的避免对藻类的影响。
五、日常管理
1.强化巡塘。天气炎热,养殖中各种状况频发,加强巡塘,对水质、溶氧、摄食、发病等做全面细致的观察,是了解养殖水体状况的最好选择。
2.提前备好各类渔机。夏季是用电高峰期,线路老化等原因都可能出现电路烧毁的情况。应未雨绸缪,提前备好增氧机、水泵等渔机,有条件的可备好发电机,以备不时之需。
3.注意人身安全,防止工人中暑。投饵、施药、巡塘等都需在户外进行,开展以上工作时请做好防暑措施,保证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