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松江要闻
廿载诗缘牵南北 银发雅集醉云间
廿载诗缘牵南北 银发雅集醉云间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16 阅读次数:

方塔古朴我寻幽,何陋轩居誉满楼。聆听方家诗可鉴,此行受益涌江头。”来自成都新都区的余小曲诵出原创诗词后,全场爆发出热烈掌声。10月11日下午,方塔园何陋轩茶馆内,来自全国各地的65名诗友参加“东方诗风论坛20周年庆暨2025年格律体新诗研讨会”。当天是诗友们松江行的最后一日,此前三天,大家走进泰晤士小镇、天马山、广富林文化遗址、泗泾古镇等地,以诗会友、切磋创作,将松江风光记录下来,展现了“夕阳红”的风采。

 

从“网友”到“诗友”:一场跨越二十年的银发“破圈”

“东方诗风”成立于2006年。当时,十余名诗歌爱好者在“古典新诗苑”网站相识,后在热心诗友推动下于合肥首次线下相聚,确立诗社名称及格律体新诗创作方向。此后近二十年,诗社几乎每年举办聚会,足迹遍布柳州、重庆、邯郸等地,诗友们交流写作心得,推动诗社良性发展。

“古典诗词以文言为载体,格律严谨;现代白话诗歌多为自由诗。格律体新诗以现代白话为载体,有韵律感,规则简明,比古典诗词易入门,比自由诗凝练。”松江诗联会会长王民胜介绍。目前,“东方诗风”近200名成员中,绝大多数是退休老人,诗歌创作对他们而言,既是“脑力体操”,也是“精神养生法”。

午后至黄昏,诗友们轮流上台分享,沉浸在老友重逢的氛围中。“我以前来上海多次,这次是首次到松江来,这里很美丽,令人难忘。”湖北襄阳的宋建勤说。同行的刘阳是书法、楹联爱好者,钟爱清代书法家杨岘的作品。“我发现杨岘曾担任松江知府,此次到松江,漫步街巷时,常生出与古人神交之感。”刘阳说。

 

诗意栖居:银发年华的别样风采

此次松江之行,诗友们的状态诠释了“诗意地栖居”。在泰晤士小镇,他们用镜头和诗句记录异域风情;在广富林文化遗址,感受“水下博物馆”的震撼;在泗泾古镇,为历史人物事迹感动,从烟火气中获取创作灵感。

他们的行囊里有诗集也有降压药,谈话中既有诗词探讨,也有养生、家庭话题。“这是通透达观的生活态度,他们接受年龄带来的变化,仍追求精神世界与生活品质。”王民胜说。

王民胜自幼喜爱诗词,四十多岁时在松江区老年大学开设《现代诗鉴赏和创作》课,与老年诗词爱好者结缘。如今他年近花甲,对诗词慰藉老年心灵有更深体会,此次为筹备采风活动,投入大量精力印诗集、订酒店、规划路线。“希望诗友们喜欢松江,未来能再来并推荐给他人。”他说。

88岁的松江行吟诗社社长王吉梅协助接待工作。退休三十多年来,她投身公益,组织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十几年前跟着王民胜老师学诗词后,我便爱上了写诗,诗让我保持童心与快乐。”王吉梅回忆,在她的推动下,松江成立“行吟诗社”,去年还出版了社员诗集《我的诗歌情怀》。

“东方诗风”社长王世忠表示,诗社已成为融合认知锻炼、情感联结与文化传承的平台,让银发长者主动“创造”晚年生活。

落日时分,诗友们在方塔园惜别,将吟咏松江、感念相聚的诗句通过社交平台分享。在他们看来,银发不是岁月的句号,而是人生下半场的序章——心中有诗,每段时光都能充满“青春”气息。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