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松江要闻
精准服务护航老年人健康,医保基金使用更高效,松江长护险认定评估机制升级—— “一把尺”让晚年生活更有保障
精准服务护航老年人健康,医保基金使用更高效,松江长护险认定评估机制升级—— “一把尺”让晚年生活更有保障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28 阅读次数:

“阿姨,今天是星期几呀?”“双手像我这样抬起来,可以吗?”83岁的陈女士日前接受了长护险评估员吴秀其和家庭医生邓勇芳的细致评估。从起卧、站立,到语言认知,近半小时的评估涵盖了老人自理能力和生活照料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标准从1.0版迭代至更科学、精准、全面的2.0版,松江区长护险认定评估机制也一路升级。不仅提升了评估员识别老年人真实照护需求的客观性与准确性,有效减少了主观判断偏差,还使得医保基金的使用更加公平、高效。

 

评估到位更规范

陈女士患有帕金森病。评估时,吴秀其一边引导陈女士尝试各种动作,一边仔细观察她的反应,同时给予她鼓励和肯定。陈女士的老伴感慨地说:“提出申请才2天,评估员就联系我预约上门,方便又快捷。”

“每每完成评估后,我回到家还会翻出评估指南,一一对应加深印象,不断累积经验。”吴秀其曾是岳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护士,她表示,在实践中,长护险评估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不断完善,日趋成熟,“遇到个性化的案例,我会和评估机构的组员沟通,大家集思广益,或者请教专家组,具体分析,力求对每一位申请评估的老人做到客观、公正、精准。”

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是精准识别服务对象失能情况、匹配照护资源的核心基础,它如同“一把尺”,科学划分不同照护需求群体,是确保各项养老服务与保障政策精准落地的关键前提。

张玲来自松江区红枫老年照护需求评估事务所。她介绍,每年区卫健委、区医保局都会联合邀请市级评估领域专家,对评估员开展专题培训,内容涵盖最新评估指南及相关政策解读。“今年,我们全面启用‘老年照护需求评估’小程序,实现了评估信息的现场电子化采集。”张玲说,平台集成了动态监测与智能预警功能,推动了评估工作的无纸化进程,提升了评估效率与质量控制管理水平。

 

服务落地更暖心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未来将有越来越多老人需要专业护理,这离不开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机制的进一步规范化。

陆先生的妻子朱女士2022年因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失去自理能力。陆先生希望能将妻子照顾得更好,不仅购置了专业的病床和护理设备,还找到居委会咨询。居委会工作人员向他推荐了长护险。“申请后评估员很快就上门了,评估结果确定是5级,护理员紧接着就来服务了。”陆先生说。护理员黄瑞娣如今已为朱女士服务4年,每天服务1小时,即使是大年初一也没有请过假。陆先生说:“我老伴4年来没有发过烧,体重保持在60公斤左右,最近我观察到她的手、脚都有轻微动作了。”

92岁的柳先生患有高血压,老人同时有耳背、腿脚不便、尿失禁等情况,长护险评估等级为2级。护理员张学凤每周上门3次,为老人测量血压并仔细记录,同时为老人洗脚、剪指甲、按摩等。柳先生的老伴说:“我也87岁了,没法给他打水、按摩,照顾不动了。小张来了之后我轻松多了,他也开心,我也开心。”张学凤的到来,让两位老人竖起了大拇指。

松江区医保局综合业务科科长李立亚介绍,松江区不断总结长护险评估监管经验,提出“六步走”“五要点”,有效实践《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结果修正工作指引》,对评估结果与实际失能状况存在差异的个案,发现一例、修正一例,初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做法。此外,松江区医保局制定了记分管理,提出了规范服务“十不得”,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定点机构的监管。

今年以来,松江区医保局充分利用区级长护险智能管理平台采集的基础数据,会同区卫健委,探索长护险服务对象生命体征监测与家庭医生健康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在岳阳街道、佘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行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已实现全区全覆盖。如今,1.4万名服务对象享受到了这一服务,实现了长护险与社区医疗服务的有效衔接,助力分级诊疗在长护险服务对象中落实落细。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