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电子产业互联网标杆,将国产替代从战略储备发展为增长引擎,以“中国模式”服务全球客户——
位于松江区的国内知名电子元器件产业互联网平台云汉芯城近期捷报频传——获评2025年首批上海市“工赋链主”的同时,在创业板的IPO注册也正式获批。作为连接电子产业链上下游的关键枢纽,此次上市是云汉芯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通畅的融资渠道的建立,也将进一步支持云汉芯城电子产业供应链数字化升级、国产化替代等方面的长期战略实现。
十年深耕,构建电子产业供应链数字化基座
从2011年线上商城上线起步,云汉芯城精准切入行业痛点——海量中小电子制造企业“多品种、小批量”的研发采购需求容易被批量供应的传统供应链忽视。通过数字化重构传统分销模式,云汉芯城成功打造了一张覆盖全球的高效协同网络。
“不同于传统服务商——我们少与客户见面沟通,而是借助互联网,向客户提供阳光、透明的高性价比产品和服务。”公司高级副总裁周雪峰表示,“建立陌生客户对云汉芯城的信任,是市场开拓的重要前提,尤其对大企业来说,供应商的稳定性和信息透明度至关重要。云汉芯城若成为上市公司,能显著降低信任成本,相信对未来的市场开拓会有很大的助益。”如今,平台已汇聚超2500家优质供应商,日可售库存达2800万,累计服务企业客户超15.8万家,覆盖工业控制、汽车、医疗等核心领域。
支撑这一庞大网络的,是云汉芯城十多年积累的核心数据资产:包含超4400万产品数据、超9300万条参数替代关系数据、100万条国产替代关系数据。这些结构化数据赋能了多项创新工具,如“HiBOM工具”可分钟级完成传统人工2-3天的物料清单选型配单,解析正确率超90%。
在质量保障环节,公司年投入超千万元构建检测体系。“我们建立了四大数据库比对正品,并通过‘AI初筛+人工复核’确保效率。获得CNAS认证实验室资质,这是对我们品控能力的国际认可。”周雪峰介绍。目前平台70%订单在库备货直发,依托智能仓储与自动化率达98%的自动化报关系统,大幅压缩了供应链成本。
破局“卡脖子”,国产替代引擎加速转动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供应链挑战,云汉芯城将国产替代从战略储备发展为增长引擎。“2019年国产芯片销售额仅900万元,而今年预计突破5亿元。”周雪峰用数据展示跨越式发展。这背后是云汉芯城构建的独特助推机制——精准匹配系统:建立国产芯片替代库,当客户搜索进口型号时,系统自动置顶国产替代方案;开放生态建设:与超700家国产芯片厂商合作,累计帮助超4000家制造企业完成替代方案;一站式服务赋能:提供从技术参数支持、样片申请,到量产供应的全链条服务。
“国产厂商强于设计但弱于市场推广。我们搭建的是‘被发现’的桥梁,客户甚至可通过我们直接联系原厂,我们不设壁垒。”周雪峰道出平台重要价值。目前国产芯片销售占比已从可忽略水平跃升至重要份额,未来目标直指50%,与国家产业链安全需求深度共振。
锚定产业未来:募投项目夯实智能化服务能力
本次上市募资将重点投向三大方向:大数据中心及交易平台升级、电子产业协同制造服务平台、智能共享仓储建设,进一步强化数据驱动能力。
在协同制造领域,公司通过“启想智联”(www.pcbai.com)平台切入中小批量PCBA生产痛点。“我们自建示范产线,输出‘高频换线、柔性生产’技术方案,并研发供应链引擎、三维仿真等系统赋能合作工厂。”周雪峰介绍。目前平台已连接约40家工厂,推动制造端数据互联。
仓储智能化亦是关键一环。近年来,公司深圳仓从1800平方米扩展到2.5万平方米,未来将通过AGV、智能货架等升级,打造电子产业高效中转枢纽。“未来仓库将极少见到人影,自动化设备将成为主力。”周雪峰说。
展望未来,云汉芯城已锁定两大战略方向:国产替代占比过半与海外市场突破。“我们在新加坡设立运营中心,正分区域突破。中国产业互联网模式有望服务全球客户。”周雪峰说。随着AI技术深入应用,公司将持续迭代DFM设计仿真等工具,让电子产业创新效率再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