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旧厂房从工业时代的“生产容器”沦为闲置空间,如何避免其成为城市发展的痛点?位于九里亭街道的九里亭·智慧小镇项目通过对三处地块老旧厂房的改造升级,打造了一个集智慧办公、商业街区、科创孵化和文创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社区,也为城市更新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走进园区,昔日闲置的厂房仓库已焕发出全新活力。宽阔干净的道路两侧,红砖与白墙建筑错落,绿植点缀其间,斑驳老化的“旧颜”已然变“新貌”。园区规划建筑面积接近2万平方米,自去年10月完成改造后,目前已有直播电商、医疗、家居展厅、山姆云仓等业态入驻,入驻率高达90%。
商圈共融促业态共兴
位于园区入口处的衣新里女装集合店今年4月开业,这间女装实体店是衣新里企业经营精品女装电商业务的延伸。从门店一侧进入二楼办公区,几个经过专业布置的直播间里,主播们正向线上消费者介绍着新款服饰并试穿展示。
“这里是我们从杭州搬来上海的第一站,转眼都已经4年了,我们经营的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大了。”衣新里女装集合店主理人刘梅告诉记者,门店经营主要依托于自有线上供应链资源,作为首批入驻抖音电商的DP服务商,去年企业主营业务抖音直播代运营的GMV(商品交易总额)达到4亿余元,同时运营天猫、淘宝、拼多多等多个货架电商渠道。“当初主要看中园区的扶持政策和性价比,现在对这里已经比较熟了,我打算动员园区内商户组建异业联盟,实现互惠共赢。”刘梅说。
正如刘梅所期待的那样,“产业园区不能是孤岛”这一理念也贯穿于九里亭·智慧小镇的迭代升级中。九里亭·智慧小镇项目负责人肖贵明介绍,园区不仅是在改造建筑,更是在培育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圈。园区内的办公区域配备共享办公设施、企业配套服务和直播拍摄区域,满足现代企业多元化需求;文创艺术空间通过展览展示平台促进艺术与商业融合;商业街区引入创意店铺、特色餐饮和休闲娱乐业态,既有时尚潮流元素,又保留人间烟火气,为周边居民和办公人群提供完善生活配套。这种“新兴产业+社区服务”的复合发展模式,为园区注入了现代产业活力,进而实现了城市存量空间的价值重塑。
惠企赋能助创客扎根
园区里,一家招牌是“live at best”的店面颇有设计感,穿过稍显隐蔽的前厅,才发现别有洞天。这家名叫LAB的品牌工作室拥有约2000平方米的家居设计展示空间,呈现了各类生活化场景,充满设计感的家具随处可见,不同材质、颜色的面料整齐悬挂在墙上,供慕名而来的顾客挑选对比。
据介绍,LAB品牌工作室主营成品家具的产品开发,拥有自营的成品家具工厂,还可以提供全案设计方案。“我们与海外的一些高级品牌有着十余年的合作经验,主要集中在产品研发,目前可以为自己的顾客提供定制化产品,保障审美与效果的同时,将预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LAB品牌工作室创始人俞尚君告诉记者,两年前他们将门店搬迁至此,大平层空间更适合产品展示,也更方便产品的搬运,园区的环境和配套服务也令其感到满意。“感觉搬到这里来,生意越来越好了。”俞尚君笑言。
肖贵明告诉记者,为了帮助更多年轻创业者走得更稳、更远,园区搭建从公司注册到政策咨询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同时还叠加了九里亭街道的专项优惠政策扶持,园区不仅是政企对接的桥梁,还能为企业成长提供全场景赋能,积极的企业服务让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无后顾之忧。园区被评为九里亭街道“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从闲置厂房到活力社区,九里亭·智慧小镇不仅实现了老旧建筑的活化利用,还通过产业重构提升了区域经济活力,为更多城市存量空间的活化利用提供了有益借鉴。九里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九里亭街道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产业生态,为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街区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