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松江要闻
上外云间中学在首届“香港-上海中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斩获二等奖 挑战“速度+创新” 对决“意识+胆量”
上外云间中学在首届“香港-上海中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斩获二等奖 挑战“速度+创新” 对决“意识+胆量”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13 阅读次数:

8月2日,首届“香港-上海中学生数学建模比赛(HSMMC)”在香港中文大学落幕。上外云间中学代表队从沪港两地十支强队中脱颖而出,斩获二等奖,拿下上海参赛代表队最佳成绩。

“香港-上海中学生数学建模比赛(HSMMC)”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香港中文大学承办。比赛采用国际通行的数学建模竞赛规则,要求参赛队伍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指定问题的建模、求解和论文撰写,并现场答辩。首届比赛,沪港两地各推选5支代表队参赛。

在为期7天的比赛中,上外云间中学张子涵、胡闻曦、路颜恺、张一、高墨涵、张赣6名学生通力合作,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在60余个小时的比赛中,先后构建了3个迭代模型,最终完成了一篇长达17页的专业论文。队长张子涵告诉记者,作为团队赛,短时比赛考验的是“速度+创新”,团队要有跳脱常见模型的意识和胆量,重在展现思维的推陈出新与完整性。

数学建模比赛通常针对给定的实际问题,运用数学工具建立模型,并通过编程、数据分析等方法求解和验证。上外云间中学数学教师杨红生介绍,数学建模属于跨学科比赛项目,几乎是“包罗万象”的,社会学、人文学、科技、地理等知识都有所涉及。学生在比赛过程中需要多方查找资料,进行数据处理、代码编写,还要撰写论文,打比赛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尽管早在赴港参赛之前,上外云间中学代表队就在上海地区数学建模联校活动以及交大荣昶杯数学建模赛道多次获奖,但“香港-上海中学生数学建模比赛”难度更大,单从时间上看,就十分紧迫。加之此次“出战”的队伍是临时整合的新队伍,队员之间并不熟悉。队员高墨涵坦言,由于参赛前没有时间磨合,比赛初期,队友间十分客气。但她认为,这份“客气”,恰恰促成了大家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以理性的交流代替“固步自封”,在达成共识后的协作中默契配合。

提及比赛成绩,杨红生直言“没有想到”。毕竟,在建校时间并不算长的上外云间中学,数学建模队伍还很年轻。学校的数学建模社团脱胎于数学建模课题,组建于2023年。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爱好的拓展课,数学建模对学生的数学和计算机功底要求较高,目前共吸纳100余名学生。而作为社团“领头羊”的杨红生也是头一次涉水数学建模,带领年轻数学教师“摸着石头过河”。“参赛前,我跟孩子们讲,沉住气,只管享受比赛的过程。”杨红生说,“很欣喜他们做到了,但未来的探索之路还很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