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松江要闻
“六小龙”何以崛起于杭州
“六小龙”何以崛起于杭州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12 阅读次数:

杭州市专家解密创新密钥

蛇年春节前后,大语言模型DeepSeek-V3横空出世,震撼全球。不仅如此,包括DeepSeek与强脑科技、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游戏科学、群核科技等一批科技新贵,被并称为杭州“六小龙”,接连掀起科技创新风暴。3月7日,杭州市投资促进局原副局长、二级巡视员杨福颂以《解密创新密钥:“六小龙”何以崛起于杭州》为题作专题报告,从政策设计、产业生态、政企协同等多个维度解读杭州经验,为松江提供前瞻性思考与实践启示。

 

创新不能急于求成

杨福颂认为,需要以客观、准确的视角来看待以DeepSeek为代表的“六小龙”。目前,“六小龙”中的大多数企业尚未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尚未形成类似阿里巴巴那样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产业格局。它们未来的应用场景能否实现大规模落地,仍需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而事实上,杭州的创新生态体系远不止“六小龙”,而是拥有千军万马般的创新企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创新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有“十年不鸣,一鸣惊人”的耐心。政府在推动创新发展时,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战略定力;既要积极作为,也要保持足够耐心。这种理念,也是杭州改革开放40年来科技创新发展的真实写照。

对于杭州“六小龙”创新力量的快速崛起,背后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杨福颂给出的答案是理念创新。他说,杭州能够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核心就在于始终坚持市场经济理念,强调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杭州提出“水大鱼大”的市场逻辑,让企业拥有最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同时政府不只是管理者,而是通过制度创新、政策扶持,打造适宜企业成长的环境。杭州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包容”与“突破”,对新兴产业敢于开放、给予空间,尤其是对于暂时看不明白的产业方向,不轻易否定。这种理念,使得杭州在多轮产业变革中,始终保持强大的创新动力。

 

发展主体是民营企业

据悉,截至2023年,杭州的民营经济贡献了超过60%的GDP、50%的投资和75%的出口。“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杭州有36家企业上榜,已连续22年蝉联全国城市第一,上榜企业数量占全国7.2%。

杨福颂认为,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展主体毫无疑问是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在杭州的经济格局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与杭州长期坚持市场经济导向,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分不开。

同时,杭州在发展过程中,与周边的上海、苏州、南京进行了错位发展,并在多年前就确立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作为杭州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杭州保持战略定力,在招商引资方面并非简单追求数量,而是有所“取舍”,吸引高附加值企业。同时,通过“腾笼换鸟”,逐步淘汰低端制造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这使得杭州在中国城市发展格局中形成了独特优势。

 

政府是“服务者”和“引导者”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是什么?杨福颂认为,政府的核心角色是“服务者”和“引导者”。2001年起,杭州以“政府部门为中心”,聚焦解决企业和百姓办事难的问题。2017年起,杭州以“企业和老百姓为中心”,推出“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府服务效率。2022年起,杭州进入“优化营商环境为中心”的阶段,不再局限于企业服务,而是从整体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全面推进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目标。

杭州的政府治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制度重于政策,环境重于技术的理念。政府并非直接介入市场,而是通过制度创新、政策扶持、优化政务服务,构建一个适合创新企业发展的生态。例如,3月初,杭州萧山区的一家小区洗车店因排污不达标被发现,店主本以为会被罚款,结果政府部门主动上门免费改造了洗车店附近的沉淀池。这种“服务型政府”理念的落地,正是杭州优化营商环境的真实体现。

杨福颂表示,杭州政府始终坚持两大底线原则,不允许中饱私囊,杜绝权力寻租;不允许利益输送,确保市场公平竞争。在这两个原则下,政府大胆鼓励市场创新,即使部分项目试错失败,也不会过度干预。政府的职责,是提供“阳光雨露”,让企业茁壮成长。正是这种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构建了杭州独特的创新生态,让“六小龙”这样的科技企业得以迅速成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