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松江要闻
连续2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首位的密码在哪
连续2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首位的密码在哪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12 阅读次数:

昆山发展见证者详解“昆山之路”

作为苏州改革开放进程中形成的“三大法宝”,“昆山之路”既是改革创新的实践成果,也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3月7日,昆山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二级巡视员张雪纯以《凝心聚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勇当“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为题作专题报告,畅谈昆山在经济发展、改革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的发展成就,尤其多维度介绍“昆山之路”背后的改革勇气、创新精神和实干担当,为松江新阶段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昆山之路”关键在于敢创新

昆山连续2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首位,县域经济发展成果显著。作为全国县域经济的标杆,昆山的发展模式被外界称为“昆山之路”。张雪纯表示,昆山虽是县级市,但已跻身全国Ⅱ型大城市行列。昆山是一座内聚外联的开放融合之城,而开放型经济正是昆山的最大特色。目前,昆山集聚了来自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0个外资项目,投资总额超1200亿美元。昆山以不足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吸引了全国近1%的到账外资,并创造了全国近2%的进出口总额。此外,昆山还同步打造产业科创之城、历史人文之城和江南宜居之城。

“昆山之路”是苏州“三大法宝”之一,“昆山之路”可凝练为“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16个字。张雪纯认为,从发展历程来看,“昆山之路”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奠基阶段,实现“农转工”的历史性跨越;开创阶段,实现“内转外”的格局性转变;拓展阶段,实现“散转聚”的阶段性变化;提升阶段,呈现“低转高”的发展新态势;提质阶段,进入“大转强”的发展新征程。

“昆山之路”成功的关键在于敢创新。30年前,昆山市的电子信息产业还是一片空白,如今产业规模已超7000亿元,体量占苏州市的1/2、江苏省的1/4。以产业链招商为例,我们请专家拆解笔记本电脑,分析其1000多个零部件,研究如何精准落地昆山,然后在全球范围内“登门招商”。如今,昆山已打造出一个20平方公里的光电产业园,形成了涵盖原材料、面板、模组、整机、装备的完整产业链。

昆山人还敢做“白日梦”。比如,昆山不生产一粒咖啡豆,却仅用3年时间,已吸引30多家国内外咖啡头部企业落户,与1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咖啡生豆贸易关系。目前,昆山的生豆进口量和生豆烘焙量均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

 

实干担当铺就“昆山之路”

历史上,昆山曾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在苏州六个县(市)中经济排名垫底。如何摆脱困境?张雪纯认为,要重实干。当时没有资金,就“借鸡生蛋”,银行贷款、自筹资金;没有人才,就从外地引进“星期天工程师”;没有项目,就到招商一线“举牌招商”。此外,昆山的“制度创新”也与“创新实干”同步推进。例如,在贸易便利化方面,昆山积极争取先行先试,通关时效从每车30分钟缩短至2分钟,货物查验从每单1天缩短至2小时。这使得一些企业能在下午收到进口原配件,次日清晨就完成外贸整机出货。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的背景下,昆山不仅保持产业领先优势,还积极布局未来新赛道。张雪纯表示,产业发展的先机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满足于现状,必须始终向前看、向远行、向上攀。昆山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迈进,发布昆山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千亿级元宇宙产业集群。

昆山还发挥高校在全球创新资源链接中的作用,深化产学研合作;实施“祖冲之攻关计划”,滚动发布技术需求,聚焦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同时,昆山坚持协调发展不动摇,推动“城乡二元”向“城乡融合”提升;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推动“城市公园”向“公园城市”升级;坚持开放发展不动摇,推动“外需拉动”向“内外联动”转变。

“今后昆山将继续凝心聚力,勇当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坚定不移地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张雪纯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