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松江要闻
披星戴月十七载 平凡岗位有坚守
披星戴月十七载 平凡岗位有坚守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07 阅读次数:

记上海松江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乘务员朱筱瑜

“我觉得女性还是要有自己的工作,不论什么职业都行,这样才有底气,所以当时就来应聘了。”松江16路公交乘务员朱筱瑜坦言,抱着这样的心态,她与公交行业长达17年的缘分就此展开。

2007年入行,从“职场小白”到“行业明星”,从松江3路到松江16路,从花季少女到为人母,17年间跟车50余万公里,0投诉率的朱筱瑜孜孜不倦为乘客“保驾护航”。如今,朱筱瑜仍是那个坐在后门靠窗边座位的售票员,也还是那个每天都会热情与所有乘客打招呼的“小朱”和“朱阿姨”。

 

3000余个日子披星戴月

按掉闹铃、开灯、起床,此时挂钟上的时针来到了“4”,这意味着什么呢?在每年夏至日,也就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那天,如果恰好在此时登上泰山之巅,那么,还需要再等半个小时,才能看到从黄海升起的第一缕曙光。而这样披星戴月的日子朱筱瑜已经度过了3000余个。“因为我们是做一休一嘛,工作那天一定得定两个闹钟,就怕醒不来。”朱筱瑜笑了笑,习以为常地说道。

如果排班到了早上6时发车的头班车,家住石湖荡镇的朱筱瑜需要在5:20就赶到离家15公里外的公交保养场,骑着电瓶车追星逐月的她被冷风吹了几十分钟后,便彻底没了困意。“冬天早起确实太难了,尤其骑电动车又很冷,外面天也黑,但咬牙也要坚持。”朱筱瑜坦言。

纵有千难万苦,朱筱瑜还是扛了过来。这么多年,她不曾迟到过一次,每天早上公交车出发前,都能在那个熟悉的位置看到她的身影。

 

每个细小之处都有无言的坚守

擦拭车窗玻璃、扶手、座位……每天发车前,朱筱瑜都会花上20分钟清洁车厢,正是这样微小的坚持,为乘客提供了舒适的乘车环境,也赢得了一句又一句赞誉。

“小朱啊,以后在3路车上就看不到你了呀。”多年前,朱筱瑜曾是松江3路的乘务员,在该线路即将改为无人售票车后,不少曾经的“老熟人”都会对朱筱瑜发出这样的感叹,或许在他们眼里,每次上车时来自“小朱”的那份亲切问候是这条线路改制后难以忘怀的珍贵记忆。

“脸色苍白”“迷迷糊糊”“跌跌撞撞”,提起那年冬天救助一名女孩的情形,朱筱瑜历历在目。“按以往的经验,我感觉她应该是低血糖,到下一个站点后我就和车上的乘客打了招呼,扶着小姑娘下车透气,然后从便民袋里拿了几颗糖给她吃,慢慢她就恢复意识了。”朱筱瑜回忆道。

朱筱瑜所说的便民袋并非每辆公交上的标配,而是她自发的贴心服务,里面装有垃圾袋、风油精、保心丸、糖果、创可贴等常用物资,慢慢地,这个小小布袋也就成了她的标志物。“说不定哪天就派上用场了。”她告诉记者。

 

尽心做好每一个角色

由于“做一休一”的行业特性,阖家团圆于朱筱瑜而言成了一种奢侈,加之丈夫也在公交系统,多年来,一家三口待在一起的亲子时光少之又少。“如果孩子特别想出去玩,就只能让亲朋好友带出去。”说着说着,朱筱瑜有些动情,“总归有些遗憾,节假日孩子放假了,我和老公都要上班。”

虽然无法陪同孩子和老人远游,但在休息之余,朱筱瑜总会尽力弥补这些缺憾。“一般不上班的时候就待在家陪孩子,要不就去双方老人家陪他们聊聊天,做饭给他们吃。”

由于工作期间禁止使用手机,朱筱瑜还和家人约定了一个暗号——拨打一次代表有事需联系,连打两次则是重大事情需联系。幸运的是,后者还没出现过。“一般我都是回到站里再回电话,工作优先嘛。”朱筱瑜说,“但我希望永远不要有家里人连打两次电话。”

即便职业特性给自己的家庭生活造成了一些遗憾,但提及对工作的看法,朱筱瑜还是满面春风地回答道:“我其实挺喜欢这份工作的,就希望每天能够平平稳稳出车,乘客能开心上车、平安下车,这样就已经很满足了。”

去年夏天,朱筱瑜和丈夫17年来第一次共同请了两天年假去外地漂流。谈及几年后的退休生活,她畅想道:“想带着老人孩子多去看看祖国大好河山,也想继续为社会发光发热。”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