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兴
电影《让子弹飞》里有一幕,冯小刚扮演的县太爷向押车的军士们说:“大家可以吃饭了。”而军士们带着黑色幽默而又整齐坚决地回答:“报告首长,我们,不吃饭!”
“不吃饭”这三个字是我年少学琴时最深刻的记忆,也是每天都要向母亲倔强回应的话语。母亲是省级歌舞团的歌唱家,在大学里任生物学教授的父亲也热爱音乐,住在大院里的我更是从小就耳濡目染各种乐器,在青春懵懂的时候,听到楼上邻居哥哥吹起好听的萨克斯,看到哥哥自行车后架上不是绑着乐器盒就是坐着一个漂亮的姑娘,就忍不住向母亲提出了学习音乐的请求。母亲深知一个艺术家生活的不易,起初不同意,最后扛不住我的软磨硬泡,还是为我购买了一把萨克斯。
于是在初中毕业的那个暑假,我拜在了邻居哥哥门下,从五线谱开始学起。作为一个音乐学童,从初中开始,也着实有点晚了,但是我练习非常刻苦,回家放下书包后第一件事就是抱起萨克斯吹个不停,每天晚餐母亲都要叫上无数遍“吃饭啦”,而我也在一遍遍的“不吃”中才恋恋不舍地停下练习……
学习管乐器,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毅力。为了练习正确的发音,我不知道把嘴唇咬破过多少次;为了练习稳定的气息,不论刮风还是下雨,我都坚持每天跑步。我也把所有的零花钱都积攒下来购买音乐磁带,每晚上都戴着耳机听得难以入睡……得益于父母的遗传,我似乎天生也有学习音乐的才能,学习进度远远高出一般人。一年以后,邻居哥哥就直言没法再继续教我。母亲看到我拼命学习的劲头后,就托人带我找到了音乐学院的教授开始专业系统的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短短三年学习,1996年在来自全国近百名考生的竞争中我脱颖而出,考入了当时中国高校里唯一开办萨克斯管专业的上海音乐学院。毕业时我也以最高的专业分数完成学业,成了一名年轻的萨克斯演奏者。
从那时起,我开始立志成为一名音乐使者。
不当萨克斯王子,出国留学洗盘子
2000年,我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回到故乡成都,在四川音乐学院继续学习音乐教育专业。学习之余,我也开始组织乐队举办个人音乐会的全国巡演,业余时间还承担学院教授的部分助教工作。活泼的性格加上还算俊朗的外形,我很快就在专业领域崭露头角,成为当时广受关注的青年萨克斯演奏家,被媒体誉为“萨克斯王子”。
有了一定的名气,作为年轻人收入也颇丰,但在事业上的追求却让我感到困惑:萨克斯作为一种西方乐器,在国内的发展根基薄、水平低,在演奏与教学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学习更高水平的音乐技法,吸取纯正的西方艺术精华,我决心放弃国内的事业积累,前往荷兰留学——业界公认萨克斯管演奏与教学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2002年,我考入荷兰国立UTRECHT艺术学院并获得欧盟奖学金,攻读音乐演奏与艺术管理研究生双学位。留学期间,为了支付欧洲高昂的生活费用,就如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一样,我在餐厅洗盘子,在杂货店做小工,与偷渡客一起扛货,在旅行社当导游,几乎打过所有留学生能做的工,体会了在国内从未感受过的生存艰辛。最令我发窘的是,在中餐厅后厨工作完后带着洗不尽的满身油烟味赶到学校参加晚上的集体课时,老外同学们投来异样的目光。
令我压力最大的不是经济上的紧张,而是学习上的中外文化巨大落差以及面临的随时被遣返可能。记得入学后不久,专业导师、荷兰著名的萨克斯教育家范德林登教授就对我直言,按照我当时的学习水平与进度是无法正常毕业的,这让我的自信心荡然无存。可是,华山一条路,我除了努力只有更加努力。更要命的是,由于荷兰移民局种种刁难,我入学后没有得到有效的长期学习签证,面临随时被遣返的可能。人生地不熟更没有钱,不服气的我开始了长达两年对荷兰移民局的法律诉讼,最终在市政厅法律援助的帮助下,赢得了这场不可思议的官司。
为了弥补国内专业资料上的空缺,除生活必需外,我把所有的收入和时间都用在了收集和整理各种音像及乐谱资料上。记得有一天中午肚子饿了路过麦当劳很想吃一个汉堡,可是身上只有2欧元了,思想斗争了半天,我还是决定把钱花在珍贵的资料复印上。正是这样的坚持和努力,我最终带着满满几大箱的资料回国,创办了国内第一个私人的萨克斯文献馆并对业界同人开放。
经过三年半工半读的艰苦学习,我在2005年被学院评选为荣誉毕业生,入选本来只属于欧盟学生的英才生交换计划ErasmusProgram,从而获得了前往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进修深造的机会。
艺术管理是近代艺术与商业结合面对市场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兴行业,当时国内还没有这门学科。怀着对传播优秀音乐文化的热爱与使命感,我在留学期间专修了艺术管理课程,这让我有机会被选入德国文化部参与中德文化交流项目。
在德国文化部直属的柏林世界文化中心DasHausderKulturenderWelt,我参与了与很多中国艺术家的合作项目,从而进入了国际文化交流传播的工作领域。
回国创业,做中国的国际音乐经纪公司
2008年,我结束了在德国文化部的工作后,应聘到一家德国知名的演出制作公司并被派往上海负责中国市场的开拓发展。在当时中国的文化机构尤其是演出院团主要还是以国家补贴的事业型团体为主,产业化程度很低,没有独立的商业演出项目,更缺少专业的经纪公司,所以我萌生了回国创业的念头。
我最初的想法就是做一个专业的音乐经纪公司,把全世界优秀的音乐团体和音乐家请到中国来演出。留欧经历让我有了多年的业界资源积累,再加上务实肯干,这个想法很快就得到了实现。2009年我回国创业,在上海松江成立了艾亚国际文化(上海)传播有限公司AsianArtsCon-nection。
10多年来,我们邀请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音乐节目来华巡演,获得世界三大乐团委约经纪,我们每年都带领世界著名的德国柏林交响乐团Berliner Symphoniker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与广州大剧院等著名演出场所演出;德国、美国、以色列等许多国家的驻华大使以及总领事都参加过我们组织的活动。随着在业界的声名鹊起,国内最优秀的一些演出剧目包括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舞蹈剧《云南映象》、中国唯一在百老汇获奖的舞台剧《少林武魂》等都与我们合作,开启了走向海外的文化交流演出。
我们还开启了演出制作的业务,制作了包括获得迪士尼授权的《希望与梦想》(Disney in Concert)演唱会、风靡世界的亲子音乐剧《鲨鱼宝宝》(Babyshark)中文版、邀请中加两国艺术家携手原创的多媒体音乐剧《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以及与中国河南嵩山少林寺武术馆合作的功夫舞台剧《少林小子》(The Journey of Shaolin)等,均成为引领市场的著名剧目甚至还出口到海外市场。其间,我被世界著名的德国贝多芬音乐协会BTHVN委任为中国代表,艾亚文化公司也获得了风险投资。迄今我们已经举办了上千场高水准的国际音乐演出,吸引了上百万人次观众购票,事业有了稳步发展,在行业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泰晤士小镇是全国有名的英式风貌小镇,2013年当地领导委托作为居民的我为小镇打造一些文化元素。不仅在家门口带动美好的生活方式,也为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我自筹资金开办了We-Arts文小艺&星空剧场,每年为当地居民组织近百场优秀的文艺演出,还策划音乐节庆等活动,引来了不少媒体报道。We-Arts文小艺&星空剧场被行业协会评选为中国最佳社区剧场,被《第一财经》评选为年度最佳文化商家,《家门口的艺术梦工厂》还获得了上海市级文创比赛第二名。
几年来,我为音乐剧场累计投入了数百万元资金。有人问我,当时为何不多买两套房投资收益。我笑笑说:“食不过斗米,睡不过三尺。艺术来源于生活,美好的生活也需要艺术,能够将音乐变成一种鲜活的生活方式与大家分享,这种快乐是多少金钱都买不来的。”
现在,我们还与诸如万科、新城、西子等知名企业合作,倾力打造家门口的艺术社区,在广富林郊野公园举行艺起野音乐露营公益演出,与更多人共享音乐之美。
做一名音乐使者,为大家带来美好与快乐,是我认定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