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松江要闻
打通堵点解开难点,“零距离”服务退役大学生就业创业
打通堵点解开难点,“零距离”服务退役大学生就业创业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4-01-10 阅读次数:

近年来,随着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踊跃报名入伍,退役大学生数量也逐年增加。有“大学之府”美誉的松江,辖区内共有13所高校。目前,9所松江主要高校共有在校退役大学生813名,其中2023年应届毕业生194名。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学生和退役军人一直都是全国就业创业工作的重点群体,而退役大学生作为“双重身份”的对象,在退役后将面临复学重修、就业规划等诸多现实问题,服务需求在增量的同时也不断细化。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做好退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意义重大且刻不容缓。首先,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从毕业生的供需结构看,就业难和有业不就的现象同时存在,毕业生就业观念、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就业市场需要。第二,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大学生就业。各级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出台的频度之高、力度之大更是前所未有,需要努力让各项相关政策落地落实,从多个方面广开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第三,退役大学生就业创业需求提升。退役大学生返校后将继续学业,他们需要重新适应大学生活,最终也将直面就业创业的压力。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发现,他们有着比较强烈的兼职求职、就业指导、创业帮扶等方面的需求。第四,高校对退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持续增强。各高校都致力于解决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帮助他们在退役后尽快适应高校学习和生活,重视发挥他们在部队期间培养的优秀品格。第五,退役大学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退役大学生在执行力、团队意识、吃苦精神和职业经验等方面都具有优势,成为许多企业首选的人才目标。

为进一步做好松江退役大学生的属地化服务保障工作,上半年,区退役军人局立足松江大学城,辐射整个松江区域及周边邻近高校,以就业创业服务为重点,创造性地设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松江大学城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指导站”,在大学生中间营造崇军拥军的浓厚氛围,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人才积极投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同时,帮助更多的退役大学生在退役后再创人生辉煌。

加强校地联动,摸清服务底数。指导站成立后,为更全面准确地动态掌握退役大学生生活学习状态、就业创业需求等信息,我们再次集中走访了松江9所主要高校。调研了解了各高校退役军人工作开展情况和退役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听取了各高校对进一步推进校地联动做好退役大学生服务保障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就建立退役大学生“点单”、指导站“接单”的“点对点”服务平台等达成共识,力争实现“联系无遗漏、管理无盲点、服务无缝隙”的服务效果。

协调职能部门,形成服务合力。积极联系沟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科创办和广富林街道等职能部门和属地部门,了解各方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和资源,并争取各方对推动指导站建设在资金、场地、项目、人员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在现有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和军创企业范围内,征集并选定合适的人员组建服务团队,并配置就业创业导师团,为退役大学生提供常态化服务。

聚焦就业创业,创新服务模式。在充分了解退役大学生诉求后,为他们的专业学习和就业创业制定专项规划。结合大一到大四以及研究生阶段不同的就业创业需求,提供包括职业规划、简历美化、面试技巧、职场礼仪、行业解读、政策宣传、注册登记、孵化培育、路演实训、成果转化、融资上市等在内的全周期、多层次的精准服务。依托平台和机构,整合各方资源、调动多方力量,更好地凝聚和激发退役大学生干事创业热情,为他们就业创业保驾护航,有效提升退役大学生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指导站设立半年来,已开展各类主题活动34次,服务退役大学生367人,其中就业推荐172人;1对1服务退役大学生成功就业46人、创业6人。今年5月,市退役军人局来松深入调研指导站建设情况,听取相关工作汇报。后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大学城各高校以及相关区退役军人局的沟通协调,结合今年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报到接收的契机,推进“军人退役一件事”等行政事务一站式受理、教育培训属地化开展和就业创业阵地化帮扶等工作,为退役大学生提供就近就便服务,着力提升松江大学城退役大学生指导站服务能级。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