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松江要闻
“葵宝”进校园 师生当“羊倌”
“葵宝”进校园 师生当“羊倌”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16 阅读次数:

——松江三实小让孩子在实践中收获成长






松江区第三实验小学葵园农场最近迎来了新成员——小山羊葵宝(见上图)。从种植作物到饲养小羊,校长樊裔华直言这都是孩子们的主意。让小羊进校,校方也有过顾虑,但转念一想,即便养羊受挫,那也给了大家一次试错纠错的机会,在实践中获取经验便是成长。樊裔华表示。

 

源于项目化学习

今年上半年,学校开展了以葵园农场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但受疫情影响,农场的种植计划一度推迟。9月开学后,农场里杂草丛生,有学生突发奇想,要通过养动物来改造农场。不少学生也跟着献计献策,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养牛羊来吃掉杂草;有的建议养鸡鸭,可以吃农场里的菜,还可以生蛋。学校副校长吕大为介绍,老师们认为孩子们的设想很大胆,但也有一定的可行性。经过一番讨论,学校最终采纳了养羊的建议,并聘请了专人指导。

上个月,一只仅4个月大的小山羊来到了葵园农场。在这之前,师生们还在农场一角搭好了帐篷以迎接小羊的到来(见上图)。为小羊取名字的任务也交给了孩子们。最终,葵宝600多票当选。让学生成为项目化学习的主人翁,学生觉得有趣、好玩、长知识才能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吕大为说,葵园农场项目化学习内容不是由一纸计划书定调的,而是根据学生的想法随时调整优化。

 

师生养羊乐趣多

“‘葵宝,请你吃树叶烤串!”“‘葵宝,该出去锻炼身体了!”“‘葵宝,我给你唱首歌。”……课间时分,孩子们围着小羊忙得团团转。羊爸爸姜宜涛老师告诉记者,这些孩子是各班推选出的首批专职饲养员,负责照顾小羊的日常生活,包括喂草、遛弯、打扫羊舍等。

姜宜涛并非专业饲养员,从小到大也没有养羊的经历。之所以被称为羊爸爸,是因为他是小羊进校后第一个带头学习照顾小羊的羊倌,也是小羊第一个亲近的人。有老师开玩笑说,羊爸爸除了上课,就是照顾葵宝,休息时间基本都在农场忙活。而姜宜涛却说:因为没有经验,所以要密切关注小羊的习性,在摸索中积累经验,这样才能有效指导学生。

经过近一个月的磨合,葵宝似乎已把姜宜涛当成了主人,和小羊倌们也日渐熟悉了。一名五年级的小羊倌说,即便不牵绳子,葵宝也会主动跟着羊爸爸走,有几次甚至一路跟到了操场边看学生们做操。还有些细心的同学发现,自由活动时间,葵宝会走出农场,跑到教学楼周边的草坪里觅食,看起来熟门熟路。

 

实践中获取经验

校园里有了这么一只宠物,孩子们乐坏了,老师们也觉得很有趣,可物业管理人员有些犯愁:老让羊这么在绿化带里晃悠,草被吃光了,我们补种都来不及。神奇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发现,葵宝是一只很挑剔的小羊,日常觅食只挑嫩叶嫩草吃,并没有对校园绿化造成破坏。

这阵子气温下降,小羊倌们又发现,西北风刮起来,原先为小羊搭建的帐篷好像不合适了。天气变冷了,葵宝住在帐篷里怕是不行。”“羊毛不就是天然的羊毛衫嘛,感觉不需要担心。”……一番七嘴八舌的讨论之后,老师们带领孩子们查资料、请教专业饲养员,将葵宝搬到了附近闲置不用的清洁工具库房里,并为它设计了暖暖的

校园里到底适不适合养羊?实践过程中,师生们遇到了许多问题,有的解决了,有的正在探讨中。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选择权和决定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取经验。樊裔华坦言,这样能够充分增加孩子们的参与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