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海有序开放餐饮堂食。早上6时不到,位于叶榭镇的木桶羊肉店便已人头攒动,用当地人的话来说,这家小店就是每天的“元气补给站”,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面配上老板家的白酒,新鲜热辣,酣畅淋漓。闭店数月,堂食早已成为老顾客们的期盼。此前,有人建议店主张明,不如试试做外卖,但他的经营之道却是“羊肉的鲜美只能现场品尝”。
张明不是个例。经过一段特殊时期,越来越多的实体小店经营者更愿意相信,看得到的客流才是稳定生意的保障。恢复堂食看似只关系到餐饮行业,但却对整个城市的营商环境都有着重要作用,让更多实体小店店主恢复了发展信心。
堂食羊肉也感受人情
“老样子,给我一碗羊肉汤面,加辣,多送点葱。”“烂糊羊肉有的喽?我去厨房看看。”“等会给我搞碗羊杂汤,我等着。”……店铺开门不到一小时,木桶羊肉店的大厅里已坐满食客,看到一张张熟悉脸庞,张明热情地打着招呼:“好久不见!”还不忘加上一句:“记得扫一下门口的‘场所码’。”
两个月的静态管理,并没有改变老顾客们对张明家羊肉汤面的喜爱,在堂食开放首日就迎来了一次用餐高峰。“今天早上4点多就有人来了。”张明告诉记者,有些老顾客特意提前打来电话确认,早上不到7时,大厅里的几张桌子已坐满了顾客。
静态管理期间,老顾客都想让张明做外卖,或者送货上门,但他想想还是作罢,“面条经不起打包,羊肉做外卖的话,温度也控制不好。”不仅是口感无法把握,客人的喜好无法了解。“现在来我家的几张老面孔,我都记得他们的口味。”张明说,有的人喜欢羊皮多过羊肉,有的人喜欢面条软烂入口即化,有的人一定要在吃羊肉前喝一碗汤……而这些,都是在一次次面对面的交流中得出的经验,“聊聊天,说说笑笑,有来有去,吃羊肉才有劲”。
老板为人细心、态度好,顾客满意度高,也是小店经营的一项法宝。张明知道,在叶榭镇,经营羊肉店的店家不少,要想做得持久,不仅要卖好的羊肉,更要经营出和睦的关系,“这些都是要到店才能感受得到的。”张明说。
餐饮店为周边小店引流
堂食开放后的影响不局限于餐饮业,不同业态的商户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完成疫情下的坚守。
今年3月,于贝贝和自己的闺蜜在文汇路上开了一家服装店,“本来信心满满,但店铺没开几天就被通知要闭店。”春季的服装还没有全部挂出,一转眼已经到夏天。焦虑数月后,一得知可以复工,6月初,三人便立即重新开店。“但销售情况并不如意,一天最多只能卖出两件衣服。”由于小店原本就刚开不久,还没有固定客源,也没有线上渠道,加上学生群体大都离校,线下客流严重不足。
“我们一直希望周围几家餐饮店可以把这里的人气带动起来。”于贝贝在最初盘下店面时考察过,店铺在大学城的核心地段,周边各式业态聚集,“我一直坚信,只要旁边的店生意好起来,我们这里也不会差的。”
在店铺门口贴上俏皮的欢迎标志,把当季的热门款放在橱窗最醒目的位置……堂食恢复后,于贝贝看到附近的客流逐渐增多,她在店门口积极吆喝着。她告诉记者,不少消费者会在用餐完毕后走进店里来看看,“今天成果还算不错,上午已经卖出了5件衣服”。
但是,并非每家小店都能因引流而获得生意,于贝贝店铺不远处一家名为“GYY”的店,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店主告诉记者,实体店的生意本就不好做,随着营业的恢复,未来如何解决客流少的问题将是一道长期命题。
打造更好用餐环境与体验
恢复堂食后,位于普照路的几家日料店迎来了近几个月的生意小高峰,其中,老牌日料店鲁山人的生意回暖显得更快,“现在要用餐,最少也要提前半天预约。”工作人员尤莉告诉记者,开放堂食当天来用餐的客人尤其多。
“很多生鲜都是放不起的,食材是否新鲜一定是可以吃出来的,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尤莉说,确保食材新鲜是一家餐饮店的底线,也是很多日料店希望消费者进店用餐的主要原因。
开放堂食前,店里进行了大扫除,每一张桌椅都要经过仔细擦拭和消毒,“现在日料店竞争很厉害,我们要从厨艺、服务、环境等多方面用心,才能让店铺得以良好经营。”尤莉说,疫情虽然给商户带来了一些困难,却也倒逼他们在经营之道上做出更为深远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