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松江要闻
跨越千里来松江 劳务协作奔共富——稳就业保就业系列报道之三
跨越千里来松江 劳务协作奔共富——稳就业保就业系列报道之三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2-03-11 阅读次数:

    在龙工(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备料工段,“90后”的陈怀桥正在岗位上做等离子切割,在龙工工作了近5年的他已经成长为一名熟练工。“每月能拿1万元左右的工资,来松江这几年也存了点钱,买了车,还在老家投资了两个烤烟叶的烤房。”陈怀桥说。

    陈怀桥来自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三桃乡,之前曾当过10年厨师,他开玩笑地说:“做10年厨师存的钱还不如我们去年一年。”陈怀桥的妻子王昌先也在龙工上班,每月工资能拿到6000元左右。王昌先告诉记者,之前在建筑工地打杂,风吹日晒还挣不到几个钱,现在工作环境改善了,收入也很稳定,去年两口子除去开销存了五六万元。

    去年,松江与昭通“一区三县”加强劳务协作,陈怀桥夫妇的经历成了两地开展劳务协作的典型案例。今年2月10日,昭通市威信县首批近80名转移就业人员抵达松江,两地对口劳务协作正式拉开序幕。随后,一批批昭通市的转移就业人员陆续来到松江,实现了从“家门口”到“厂门口”就业,踏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从无到有实现零的突破

    2017年8月,区人社局与西双版纳州人社局签订对口帮扶合作协议。当时,由于当地的产业发展和风俗习惯,西双版纳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规模型来沪就业人数几乎为零。2018年5月,随着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第一批11名转移就业人员来松就业,实现了西双版纳州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成建制转移就业零的突破,但由于不适应,不到1个月,11人就仅剩下2人。

    事实证明,如果还是用常规的思路去开展对口帮扶转移就业工作是行不通的。推动转移就业人员实现来松就业,成了区人社部门开展就业帮扶、打赢脱贫攻坚战最难啃的骨头。

    区人社局就业科科长凤青峰告诉记者,考虑到西双版纳来松就业人员中很多是第一次走出家门,为做好稳岗工作,区人社部门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组建了就业扶贫专员队伍并形成了“区-街镇-企业联动”的就业扶贫工作网络,按照“岗有为、居有所、食有保、物有备、法有依、管有人、情有归”的工作法,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做好服务保障和安全提示,让转移就业人员“来得了、稳得住”。

    调整思路后,2018年11月,120名西双版纳转移就业人员来松就业。区就业扶贫专员队伍全力稳岗,在转移就业人员工作之余,为他们组织“松江-西双版纳一家亲”系列凝聚力活动,开展电商直播、插花、茶艺等技能培训,及时处置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各类应急突发事件,打造就业扶贫暖心工程,对口帮扶劳务协作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可喜的是,随着对口协作的深入,越来越多来自西双版纳的转移就业人员愿意留在松江工作、生活。

    2021年,在做好西双版纳对口协作的基础上,松江新增昭通市“一区三县”作为对口地区,区人社部门多次组织专项工作组赴云南西双版纳、昭通两地7市县开展专项帮扶,举办劳务协作招聘会,与当地人社部门、人力资源机构、职业学校等座谈交流,共谋合作计划,深入企业、技能培训机构等了解吸纳就业、开展创业情况等。

    此外,区人社部门还与对口地区人社部门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招聘信息共享机制,通过不定期向当地人社部门发送企业招聘岗位信息,实现全年365天专项招聘不间断、对口服务不打烊。2021年,全区完成对口地区脱贫劳动力来松转移就业510人,帮扶协作成效显著。

    从“家门口”到“厂门口”一站式服务

    无论是从西双版纳州来的,还是从昭通市来的脱贫劳动力,都全程实现了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一站式服务。

    昭通市威信县人社局驻松江工作站站长邵大波,是首批脱贫劳动力来松就业的组织者之一,这次行程邵大波全程陪同。“我们安排大巴从家里接上来松江工作的老乡,然后送到威信县火车站乘坐专列抵达上海虹桥站,一下火车,松江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已经在出站口迎接了,然后直通车直接将老乡们送到他们即将工作的工厂。”邵大波曾经在其他地方也驻过站,但松江方面所付出的真情、热情让他很是感动,“由于是早上到达松江,松江这边给老乡们精心准备了早点,有面包、饼干、牛奶等,真的是非常贴心”。

    为了最大程度保障对口地区转移就业人员在松期间的生活、安全,帮助他们熟悉松江、融入松江,进而安心、稳定就业,区人社部门融入真情实感,让帮扶就业工作变得有温度。

    区就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封连华4年来一直奔波于多地,成了这些转移就业人员的知心大姐。当这些转移就业人员无法适应岗位打退堂鼓时、发生矛盾情绪波动时、突发疾病入院时,封连华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给予关心关爱。她还经常利用闲暇时间,积极组织转移就业人员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帮助他们了解松江文化、体验松江风情,增强归属感,让他们更快融入松江的工作和生活,感受松江的温暖。

    此外,为缓解转移就业人员思家心切的情绪,区人社部门还首创了就业服务站实体化运作机制,目前对口地区均在松江成立了劳务协作服务站。昭通市镇雄县驻松服务站站长王淑芳告诉记者,工作站的成立得到了松江各方面的关心和帮助,便利的工作环境方便她们为家乡的务工人员提供最好的服务。“老乡们有什么困难,我们会第一时间对接协调解决,做好后勤服务,让在松江务工的老乡感受到家乡的温暖,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王淑芳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