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松江要闻
丰收图景美如画 幸福日子笑开颜 全区早稻九成已收割归仓,面积产量双提升,中晚熟稻成熟在望
丰收图景美如画 幸福日子笑开颜 全区早稻九成已收割归仓,面积产量双提升,中晚熟稻成熟在望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1-09-24 阅读次数:

    昨日秋分,也是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黄浦江畔,素来为“鱼米之乡”的松江,也迎来收获的季节。全区9000余亩早稻九成已收割归仓,占据粮食产品大头的中晚熟稻也丰收在望,加上各项科技丰粮新技术初见成效,眼下松江的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繁忙而喜悦的丰收图景。

    三泖大地现“丰”景

    从9月初开始,黄浦江畔的松江区,田间的早熟品种水稻就已渐次成熟。清风徐徐,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一片金黄色,成熟的稻穗压弯了腰,仿佛在为农民丰收节增色添彩。

    “早熟品种‘松早香1号’目前已经采收了九成。”松江区农业农村委种植业办主任张越峰介绍,台风过境之后,松江早稻趁着晴好天气,进入收割“会战”时期,目前收割工作已经接近尾声,预计9月底将全部丰收到手。

    收获的季节,泥土中都透着丰收的喜悦。“今年又是一个好年景。”松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姚麒麟介绍,相比去年,今年早稻亩产量将提升百分之三。丰收的背后首先是“人努力”,前期农田深翻工作做得比较扎实,禾苗穗数足。也有“天帮忙”,抽穗扬花期因为过程性降雨,使温度保持在水稻生长的适宜范围。此外,今年的中晚熟稻长势良好,也是丰收在望。姚麒麟称,相比去年的超长梅雨季,今年的梅雨虽然早来一周,但历时较短,且雨量整体不大,利于水稻生长。加上后期温度、光照条件适宜,病虫害比较少,中晚稻的亩产量从目前来看,同样将迎来丰收年景。

    田间科技助丰收

    据了解,今年松江水稻早熟品种种植面积达9287亩,总体产量将达到4600吨。量丰收,质也提升。据介绍,松江今年粮食总面积稳定在15万亩,与此同时,包括早熟品种“松早香1号”在内的松江优质水稻面积稳中有升,从以往的5.4万亩上升到7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46.5%。

    品种结构的优化让今年的粮食丰收更有含金量,田间新技术的推广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新希望。

    在新浜镇家庭农场主沈顺建的种植基地,这里15亩采用“水稻机械覆膜栽培”的中晚熟稻已经进入最后的生产关键期。“目前禾苗长势良好,穗子和往年一般大,产量也不低。”丰产的同时,更令沈顺建高兴的是,新栽培方式第一年就效果明显。

    与传统的粮田不同的是,沈顺建家的禾苗是种在一层黑色的薄膜上,每一株禾苗在薄膜上的孔洞中精准生长。“最大的好处就是防治杂草生长。”沈顺建介绍,农场内280多亩农田全部种植有机水稻,不能使用药剂,平时的除草工作是个“磨人”活。以往每亩地除草费用就高达1000元左右。此外,还面临招工难题。

    而如今田间这层薄薄的地膜,解决了沈顺建的“心头大患”。“因为地膜覆盖,田间杂草没有长出前就因为接收不到阳光以及地膜炙烤死亡,这样既不需要化学除草剂,也基本不需要人工除草,而采取机械覆膜,每亩成本只增加了二三百元。”

    农业要发展,需要新技术。在沈顺建的家庭农场,“蛙稻共生”模式也是今年采取的新技术。沈顺建介绍,每亩水稻田投入青蛙共计1000公斤左右,按1公斤青蛙产生1公斤排泄物算,可以产生1000公斤绿肥,整个水稻生长期用肥够了,不需要额外施化肥。加上青蛙可以抓取田间害虫,减少农药使用,可大幅度提高水稻品质。

    产销两旺创佳绩

    “目前稻和蛙都将迎来丰收季。”沈顺建算了一笔账,10月中旬水稻将收割,每亩产大米150公斤,可以卖到20元/公斤。此外,稻田养殖蛙目前也在积极筹划市场,一旦产销对接好,一田可以多收,从而进一步提升传统农业种植效益。

    从丰产到增收,除了需要新技术,还需要农民从初级农产品生产的格局中跳脱出来,参与到销售等后续的产业链条之中。汇民优质稻米产业联合体是松江具有代表性的大米产销联合体,近日的早稻丰收季,联合体频频传出好消息。负责人范慧峰介绍,联合体1030亩产出的29.5万公斤早稻新米,如今已经卖出近六成。其中,今年开拓的电视购物渠道,更是创造了一个半小时卖出8万公斤大米的小“传奇”。“国庆节后还有一个5万公斤的订单。”范慧峰说,剩下的新米也“不愁卖”,“愁”的是客户催单子。“不要着急,中晚熟新米10月中旬就有了。”这是范慧峰近日里宽慰催单客户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