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日前公布了全市首批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名单,松江有3家医疗机构入选,其中一家便是上海泰康申园康复医院。与普通的医疗机构不同,泰康申园康复医院作为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老年病诊疗—医养结合医联体成员单位、泰康之家·申园医养社区重要的医疗支持体系,在注重友善文化、友善管理、友善服务和友善环境建设的基础上,更多地体现了医养融合的特色,既满足了老年人的医疗“刚需”,又圆了“夕阳红”安享晚年的心愿。
社区+医院:便捷医疗服务在身边
人上了年纪最怕什么?曾因为一场大病做过5次手术的郑天贤脱口而出的两个字是“生病”。今年88岁的她和老伴是第一批入住泰康之家·申园医养社区的居民。搬到申园后,她告别了频繁跑医院的艰辛岁月,子女也不再因为医院、单位两边跑而身心俱疲。“社区有就近配套的医疗机构,看病方便,子女也安心。”郑天贤说,在泰康申园康复医院的定期随访和健康管理下,她的各项身体指标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再也没有住过医院。
据介绍,泰康之家·申园目前入住率超95%,独特的医养融合模式是它深受老年人及家属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几年,泰康之家·申园创新性地打造“一家社区+一家医院”的医养融合模式,配建了以二级康复医院标准建造的专科医院,通过开设以康复医学、内科医学、健康管理为重点方向的老年医疗服务,为社区居民筑起了“急救—慢病管理—康复”三重防线。医院设有200张床位(目前开放100床),设置了全科、内科、外科、中医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让居民不出社区即可享受便捷的医疗服务。
郑天贤特别提到,2017年,她的老伴被查出大病,身体每况愈下,数次在房间内摔倒。有一次,老伴摔倒在卫生间后头部血流不止,拉绳报警后,医生、护士、管家和保安很快同时赶到房间实施抢救,最终把老伴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泰康申园康复医院以康复医学、内科医学、健康管理三大中心和急诊急救体系、慢病管理体系两大体系为支撑,切实构建起社区居民健康的‘安全气囊’。”据泰康申园康复医院院长陆臻介绍,过去5年里,医院的门诊量多达10万人次,90%以上为申园社区内的老人;开展危重症急救1200多次,其中40%左右为居家处理,40%在康复医院进行救治,20%被及时转诊到了附近的三甲医院。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社区1+N多学科照护团队的紧密协作,在泰康之家·申园,每位入住老人都有自己的多学科专业支持团队,包括管家、社工、医生、临床药师、康复治疗师、文娱活动师、营养师等,多学科的专业照护服务为医养融合提供了重要支撑。此外,冬雷脑科、泰康拜博口腔等泰康大健康生态体系内的医疗机构也定期出诊泰康申园康复医院,医院还与周边多家三甲医院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细节+温度:老年友善氛围暖心田
除了医养融合的专业照护模式,关爱老年人的细节服务也随处可见。据统计,仅去年一年,泰康申园康复医院就收到了60多份感谢信和锦旗。入住老人和家属经常对一些温馨细节津津乐道。
说起泰康之家·申园护理公寓15楼的明星长者老祝,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今年90多岁的他是大家公认的“逆生长老顽童”。老伙伴们常常开玩笑说:“申园养人,老祝这两年越发年轻了。”面对大家的夸奖,老祝总是笑着回应:“一点不错,申园就是咱老年人的桃花源,不仅环境好,服务也很细致,处处为我们着想。”
问及细致到何种程度?老祝打开了话匣子:“每次到泰康康复医院看病,都有专人陪同过去,挂号、就诊、化验、检查、取药都优先照顾我们75岁以上的老年人。”让老祝印象深刻的还有,医院门急诊还配备了老花镜、放大镜、轮椅、平车等便民服务用品,病房里挂钟、日历、提示板“三件套”是标配,就连医院电子屏上播放的内容都调大了字号,滚动播放的时间间隔也特地延长了。
入住泰康之家·申园这几年,老祝和护理人员们亲如家人,除了日常锻炼有专业指导,生活起居也被照顾得妥妥当当。“老祝爱吃红烧肉、桂花糕,这两道菜是他的最爱,每顿能吃一碗白米饭,生活自理能力强,站立行走、做脑筋急转弯、读书看报,完全不在话下。”在15楼护理主管张敏眼里,老祝的精神状态能赶上他们那帮“90后”护理伙伴。
“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落实到为老年人提供养老、医疗服务的全过程,这是我们泰康之家的一贯传统。”泰康申园康复医院医疗院长朱莹介绍,社区和医院每年都会通过评选助老先进个人、先进团体来强化尊老、助老和护老理念,去年共评选出助老先进个人20名、先进团体3个。建院至今,院方持续邀请全市知名专家联合院内专家为社区居民开展义诊活动和健康宣教,仅去年就有7次义诊和25场健康宣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