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新城建设发力,到2035年常住人口将达到110万。面对人口规模的扩大,如何精细治理城市?坚持“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统方式和人海战术显然难以为继。
在不久前举行的松江区“一网统管”治理数字化转型成果发布暨应用开发推介会上,腾讯云、中电科、电信、东方有线、联通、移动、天覆等企业云集,推介了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诸多应用,表达了参与松江“一网统管”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强烈意愿。会上,腾讯云与广富林街道办事处、中电科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签约,助力松江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
实际上,依托腾讯云技术力量,松江区目前已初步建成具备城市运行生命体征的管理展示平台,着力打造的城运中台取得了探索性成效。
AI技术助力城运平台建设
今年初,上海发布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提出推动“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一网统管”是治理数字化的重要内容。松江区“一网统管”建设正进入发力推进阶段。
“希望在去年建成基础平台的基础上,把腾讯云及生态伙伴智慧化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物联网接入能力等与应用场景结合起来,打造‘一网统管’的松江特色。”腾讯云华东区解决方案平台部技术总监吴亮说。据介绍,腾讯云的数字资源、数字能力等技术将根植于松江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治理数字化转型中,从技术赋能、场景应用等方面出发,建成涵盖经济发展、平安治理、城市运行、民生服务等多方面的个性化场景应用。
特别是AI技术的支撑,将具体应用在城市品质提升、明厨亮灶、平安校园、河道治理、智能AI巡检、城市生命体征等场景中,实现对城市运行事件全天候、全过程的自动管理。另外,通过大数据分析梳理城市运行过程中的高频事件,提供城市运行的辅助分析。
以智能AI巡检为例,针对占道经营,传统方式是靠城管队员巡街管理,用上AI技术后,将自动检测和识别违规行为,一旦检测到违规事件便会快速发出预警,并分发到具体负责人以便作出处理。AI技术还将全面服务于社区关爱帮扶、社区健康医疗、社区绿色环保、社区协同治理、智慧物业服务等更多的场景。
“松江区‘一网统管’的设计具有长远视角,不仅部署了AI的应用平台,还设计了数据的标准平台以及算法的训练平台。”腾讯云AI解决方案总架构师、腾讯优图首席方案架构师李牧青说,“在‘一网统管’的过程中,今天已有的场景能够支持未来产生的场景,通过‘一网统管’系统的自动训练去支持新的场景。”在空间的架构设计上,松江也处于领先地位,相比其他地方烟囱式、平台式的架构,松江提出二级架构建设,既有区级层面的统一训练和赋能,也有街镇节点的计算,解决了重复建设的问题。
数字赋能松江新城建设
治理数字化转型意义何在?区府办副主任、城运中心常务副主任张磊表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松江新城建设的推进,将有大量人口导入,“靠现有的治理模式和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支撑整个松江新城的发展,所以应该用数字化的方式赋能,来解决城市治理中的问题。”他坦言,上海的城市治理理念对精细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单靠人力投入已经力不从心。
相比上海中心城区,松江区面积较大,单位面积投入的管理人力相对较少,通过AI赋能可以提高发现问题和处置问题的效率。“城市治理正从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转变。”区城运中心副主任王一峰概括了城市运行管理不断迭代的趋势与特征。在他看来,城运的昨天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记录大量的城市事件和数据;城运的今天是通过各类数据、数据化的赋能来洞察城市的运行规律,实现线上线下协同“高效处置一件事”;城运的明天将是基于数字赋能、科技的支撑,更好地预测城市的明天将会发生什么,更好地应对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推介会以前,松江区与腾讯的合作早已经播下了种子。去年3月,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打造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及产业基地项目。随后,腾讯云中标松江区城运中心信息化建设项目。今年1月,腾讯发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生态伙伴四大政策,扩展科创“朋友圈”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此次参会的中电科、电信、东方有线、联通、移动、天覆等企业均为腾讯生态伙伴。一年来,腾讯云着力推进松江区城运中台建设,包括AI中台、物联中台、视频中台,推动城运中台成为城运系统的应用枢纽、指挥平台和赋能载体,今后集生态伙伴的应用开发能力,将众“智”打造“一网统管”的松江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