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的腹下有一把尺子,湖水为测量提供了风平浪静,最难的技巧不是上下翻飞。一只白鹭在加速中,蹬掉了自己的倒影,腿也即将成为飞行的杂质。现在,是纯白在带领我们前进,白鹭飞出了岸。但不是消失,是变得透明。”这首极具画面感又颇有生机的诗歌来自泖港镇腰泾村白鹭诗社成员陈克。
然而,这只是《白鹭诗刊》众多诗歌的其中一篇。泖港镇腰泾村党总支结合本村情况,以腰泾村“白鹭诗社”党群服务点为载体,通过开设“白鹭讲堂”,用文化唤醒田园生机。
白鹭诗社——播种农民艺术创想的种子
深植基层沃土,泖港镇腰泾村党总支注重发挥党建在基层治理中“穿针引线”的作用。“泖港镇是农业大镇,腰泾村非常重视农业发展。”腰泾村党总支书记陈向应坦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至为关键”。
如何带领广大农民建设乡村,腰泾村把农民的实际需要作为政策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除了期待生活条件的改善,还有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在2016年成立了上海地区首家村级诗社——白鹭诗社,组建了农民文化队伍,让农民一起参与诗歌创作。”陈向应说。
田间自由漫步的白鹭,既展现了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优美的环境孕育出鲜明的文化,农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民间艺术就在他们身边。“每次参与诗歌活动,和大家一起聊天,受老师们的熏陶后作几首诗,感觉自己的精神也富足了。”腰泾村村民徐宏乐呵呵地说。
白鹭讲堂——让“四史”教育“声入人心”
在泖港镇腰泾村的党群服务站,白鹭讲堂之“声入人心”“四史”学习宣传墙显得格外亮眼。“有声学习墙是一大亮点,以视听形式讲述着中国故事。在这里可以听‘四史’故事,很适合一些年迈的老党员。”腰泾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张褘石说。在党建引领下,腰泾村党总支以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站创建为契机,打造白鹭大讲堂,并组建了白鹭宣讲团。
除了党群服务站,腰泾村各个网格点也都打造了“声入人心”“四史”学习墙。在乡村创客、美厨玩家,“四史”学习墙和读书会相辅相成。张褘石向记者介绍道:“村党总支书记带领的志愿者团队会定期组织村民进行集体交流学习,让党群服务阵地延伸到村民的家门口,让学习效果更好。”
张褘石告诉记者,集体交流会别有深意,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历史贡献需要时刻牢记,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才能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同志们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学习心得体会,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
白鹭诗刊——以文化绘就乡风文明画卷
“乡村振兴,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张褘石告诉记者,在腰泾村微信公众号“稻香腰泾”上,可以看到“白鹭诗刊”栏目,“每周我们都会更新诗篇,欢迎读者一起探讨”。据了解,截至5月初,“稻香腰泾”微信公众号已累计推出“白鹭诗刊”栏目50期。
以文化为媒,腰泾村里一年内开展的大大小小活动不下百场。“在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我们举办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品特辑活动,不仅锤炼了党员队伍,还提振了大家的精神。”就像腰泾村村民的原创诗《背影》中写的,“哪管无形的战场和隐匿的硝烟在等着他们,冲锋,是他们唯一的阵型”。
实现乡村振兴,传承红色基因,关键在于党建引领。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过程中,泖港镇腰泾村党总支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陈向应坦言,夯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需要着力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白鹭大讲堂为载体,让‘四史’学习教育覆盖到每一名党员,逐步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一座服务群众的坚强堡垒”。
时下,正是农忙时节,拖拉机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一幅产业兴旺、百姓幸福的乡风文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