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松江要闻
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三期水木园开园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再添新动能——打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旗舰店
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三期水木园开园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再添新动能——打造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旗舰店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1-05-26 阅读次数:






    5月24日,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五周年庆暨三期水木园开园仪式举行。据了解,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立足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展态势良好,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产业聚集效益、规模效益已经凸显。

    5月24日,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三期水木园开园。尽管刚开园,水木园就已吸引38家企业入驻,签约率超过40%,其中95%以上都是科技型企业。值得一提的是,五年来,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税收贡献从无到有,从2016年的1000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1.51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96.8%。

    随着三期水木园开园,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再添科创新动能。38万平方米的科技园将整体启航,通过启迪模式,快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助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希望能把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打造成科创园的样板间,成为启迪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的旗舰店。”启迪控股党委书记李志强说。

    科创驱动再发力

    总部型、高成长型企业纷至沓来

    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三期水木园总建筑面积19.3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了25幢研发办公楼。相比前两期,三期招商定位更明确,就是要大力引进总部型、高成长型企业。入驻企业上海诺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为制药企业提供耗材的供应商,许多知名药企,包括齐鲁制药、辉瑞制药以及生产新冠疫苗的北京科兴等都是它的客户。2019年8月,三期招商启动后不久,诺狄生物就签约落户园区,购置了一幢4300多平方米的研发办公楼,目前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期望未来两三年内销售收入能达到2~3亿元。园区的管理理念、配套服务特别适合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该公司总经理柴海毅信心满满,他欣喜地表示,松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落户园区内就有产业链关联企业,生物医药企业恒瑞源正就是自己的客户。

    和诺狄生物一样,许多企业看好松江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的战略优势,以及启迪独有的科教人才优势、布局全球的资源网络和成熟的园区运营管理经验,纷纷前来考察洽谈。尚未开园时就有38家企业落户,签约率超过40%,其中95%以上都是科技型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恒瑞源正、诺狄生物、麦棵生物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北芯集成电路、音特电子、英铂科学仪器等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两大产业集群。其中恒瑞源正是上市公司区域总部,英铂科学仪器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专业提供半导体晶圆级测试系统、微纳米加工等科学仪器的企业。

    “未来3年内,园区将继续依托启迪布局全球的资源网络,加大产业导入力度,引进不少于3家上市企业,培育不少于3家企业上市。”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产业合作总监李杨说。

    打造科创园样板间

    助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

    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是清华大学和上海市“市校合作协议”落地项目,为响应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要求而建。该项目由松江区政府引进,清华科技园建设运营方启迪控股,并携手临港集团共同建设。

    2016年5月24日,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一期厚德园开园,当天也是G60科创走廊1.0版发布之日。五年来,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共成长,一期厚德园、二期紫荆园、三期水木园先后开园,共建成38万平方米的科技园区;科创要素不断汇聚,产业集聚和规模效益凸显,该科技园共集聚428家企业,其中有4家主板上市公司区域总部,2家新三板上市企业总部,35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7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8家G60科创走廊重点扶持企业,27家清华系、启迪系及清华校友企业。五年来,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税收贡献从无到有,从2016年的1000万元到2020年的1.51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96.8%。

    与此同时,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从基层生动实践发展到现在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这离不开像启迪这样科创平台的持续发力。启迪作为科技服务业的领先者,依托27年“孵化+投资”的运营经验,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了全生命周期服务,包括企业家培训、产业链上下游对接、资源导入、投融资对接、申报服务等。比如,园区打造的霍尼韦尔-启迪智能技术加速器平台,瞄准制造型大企业需求,精准孵化百余家中小企业;分析技术研究院平台,建成2000平方米公共实验室和孵化空间。分析技术产业集群已集聚60余家分析技术领域大中小企业,总产值达35亿元。创投基金和双创母基金等基金平台不断为松江区中小企业助力,形成技术、资本、产业融合式发展。

    “在新的时代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抓住历史性的机遇,积极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李志强勉励入驻企业,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使科技成果尽快落地、产业化,才能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