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5-08-13阅读次数: 】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多格合一”不断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的意见》工作要求,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新浜镇西片综合网格全面整合镇级现有行政、组织、辅助和自治力量,不断推进条状管理和块状管理相融合,增强行政力量和社会力量间互动,推动治理重心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协同”转变,实现治理资源进一步整合、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一、破壁垒、聚合力,打造一体化治理新格局
常规社区治理模式中,条条之间和条块之间容易出现职责交叉,形成信息孤岛,导致社区治理响应速度慢、处置效率低下。自今年年初开展党建引领“多格合一”工作以来,新浜镇西片综合网格依托网格党建联席会议机制,公安、城管、市场等执法单位派驻的下沉网格工作力量和街区、居村(园区)党组织代表共商共议网格治理议题。联席会议机制破除了针对区域内“三跨”问题的壁垒梗阻,打破碎片化的治理形式,推动问题从“多头分步处理”转向“一站式联合处置”,打造社区问题一体化治理新格局。
在菜场路违规设摊占道经营的专项整治行动中,网格长多次召集城管执法中队、环卫所、街区党支部、居委会等各方力量召开网格党建联席会议,其中几次是直接在现场召开会议,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一线指挥部”作用,各部门现场交互信息、开展头脑风暴,按各自职责对问题进行“对症开方”,通过发动社区自治力量柔性劝导和行政执法力量刚性执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治理,对区域内12处违规占道搭棚全部拆除,清理公共区域面积达300平米;对30余家存在跨门经营行为的商户进行教育劝说,清理堆物问题10余处。西片综合网格将设摊占道经营这类“关键小事”列为首要突破口,实现了将分散的“单兵作战”转化为协同的“集团作战”,确保整治行动快速推进、精准落地。
二、寻靶点、扫盲区,建立问题源头发现机制
王莉是新浜镇环卫所的一名普通环卫工人,年初她接到了一项新任务,和同事们一起成为了巡查志愿者,在每天清扫街面时留意她所负责区域的情况,一旦发现道路设摊、路灯破损或其他安全隐患通过微信群第一时间上报,小问题由辖区的管理单元快速处置,难题则由城运中心派单职能部门处置,涉及“三跨”问题则由城运中心报至综合网格研判协调处置。
在开展网格内全覆盖走访的过程中,光靠网格内力量开展工作始终存在一定的盲区地带,为了真正做到问题发现无死角,找准问题根源“靶点”,西片综合网格创新探索打造“神经元治联体”,通过织密源头发现—快速处置—长效提升的治理网络,更好推动形成各类安全隐患的日常排查、源头治理和前端处置机制。综合网格统筹下沉党员、商业门店自治联盟成员、村居责任区协理员、保洁保绿辅助力量等资源,充分激活这些社区治理的基础“神经元”,共同参与到问题发现和协同治理中来。依托环卫工人、绿化工人“流动探头”的优势,截至目前已发现上报25起市容环境、设施设备、安全隐患等社区问题。
三、办实事、惠民生,筑牢群众满意坚实根基
随着村居民需求趋向多元化,对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浜镇新、老集镇区交汇于西片综合网格,网格区域内包含9个新旧程度不同的居民小区,小区居民的诉求也各有不同,加上传统的管理方式在服务下沉、资源调配、响应效率上难免捉襟见肘,解决问题时容易陷入“治理—回潮—再治理”的循环怪圈,导致群众满意度低。
综合网格将提升居民在社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作为网格治理的根本目标,既要解决难啃的“硬骨头”,更要关注琐碎的“家长里短”。比如针对新谊小区居民反映文体中心附近噪音扰民问题,综合网格协调公安、城管、文体中心、居委会等相关单位通过定点巡查、错时管控、静音劝导等一系列措施,最终还“静”于民;针对方家哈新苑小区居民投诉小区内电频车停车位不足,消防通道屡被占用的问题,综合网格督促友谊居民区发挥“三驾马车”的作用,通过资源整合、共商共议,实现“乱停”变“有序”,为民解“位”难;针对桃园小区老旧房屋在极端天气渗水问题,居民区通过“桃园理巷”议事平台,建立了居民点单、社区派单、部门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机制,高效开展“滴水不漏”行动,真正让居民“居有所安”。自3月份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工作开展以来,西片综合网格共收集各类“三跨”及高频问题18项,截至目前,已督促协调处置 14项。
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的深层次逻辑是把格内所有积极力量、可用资源调动整合在一起,突破层级和条块限制,用一张网“兜住”千百诉求。未来,西片综合网格将继续以共建为前提、以共治为路径、以共享为动力,推动网格治理长效机制再完善、服务质效再提升,巩固整治“好成果”,真正让问题在网格发现,服务在网格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