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的集结号一经吹响,新浜的医务人员立刻响应、奔赴一线,无论是清晨还是半夜,应急采样小队每次都会迅速集合完毕,召之即来,随时出征。特殊时期,中心人手严重不足,一声令下,全体医务人员齐上阵,有人带病也要坚守在一线的岗位,有人年过半百却仍然身穿防护服超负荷工作,有人因夫妻双方都在抗疫把孩子托付给年迈的母亲…在这场疫情之下,不断涌现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和值得敬佩的人物,他们逆行出征,默默无闻,但是在他们身上都闪烁着最动人的光辉!
“有我在,一定让大家平安回家!”
“中午十一点半前请各单位集结20名医务人员进行应急核酸采样。”一收到上级通知,新浜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庄棋军带队,在短短十分钟内就组好了队伍,出发前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同志们,任务艰巨,务必顺利完成平安回家。”采样队伍中有老有少,他在路上还细心地分配好任务,年轻人手把手教老职工如何使用PDA进行核酸登记,老法师再嘱咐资历浅的小护士如何防护到位和与人的沟通技巧。到了现场,庄棋军再次排兵布阵,把最艰巨的任务留给自己,下午正是烈日当空,不停地奔跑采样让他防护下的衣服湿了好几次。谁也没料到,这一采竟持续到了半夜,而当时的温度已变成了个位数,脱下防护服,衣着单薄的年轻医生被冻得够呛,门诊负责人姚华惠见状便四处去借衣服,最后找到唯一一件白大褂让他披上。
医务科科长王彩红带病协调人员安排,一连几天驻扎在中心,有次凌晨她完成应急采样又紧急来单位开会,会议结束才想起来自己牙还没刷,洗漱完又继续前往采样点。
“我们夫妻俩一起上阵!”
预防科的李虎虎和鲍玉欣是新浜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对抗疫夫妻,因为出任务怕家里的孩子无人照料,尽管父亲患重病在家,不得已还是将孩子托付给了自己的母亲。“特殊时期,我们夫妻俩一起上阵,而且我们的女儿也很懂事,让我们感到很欣慰。”李虎虎负责对密接和次密接人员的流行病学史调查和上门采样工作,一天工作下来,能打上十几通电话,手机都发烫死机了,面对电话里的不理解和不配合,他却能一一以春风化雨的态度化解,“对方快我慢,对方凶我淡定,只要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居民们都会认真配合。”他的妻子鲍玉欣加入了中心的应急采样小队,需要随时前往采样点支援,有时候俩人工作时间错开,连续几天都见不到一面。
中心总护士长沈蔚琴和同在社区抗疫一线的丈夫留下了今年要高考的女儿独自在家中,每次应急采样小队都会看到沈蔚琴带队的身影,她说:“我有带队经验,把队员们交给我,放心吧!”综合病房护士长庞红宇还和同事分享自己的“精神补给”,参片、燕窝,她说:“最近几天,天天白加黑,精力不够,只能补品来凑了。”
“年轻人就应该多做一点!”
新浜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支部书记钱佳佳平身第一次守望星空迎来自己的28周岁生日,3月11日中午她接到任务应急采样,结束时已是凌晨,脱下防护服后她坐在路边吃上了中午以来的第一口饭,虽然饭菜都已凉了但是作为28岁后的第一顿她吃得格外香,生日当天工作了20多个小时的钱佳佳来不及回家吃上儿子精心为她准备的小蛋糕,选择继续在办公室值班,半夜她又接到密接人员的采样任务,采好后已是凌晨2点,困意来袭,她掐自己手臂、在太阳穴涂风油精,使劲浑身解数,保持清醒从新浜开车把样品安全送到了中心医院。
陆晓雯个子小小的,因为身体不好一直需要吃中药调理,但是日夜颠倒地出任务,她的中药无法按时服用,徐奕是个身高接近1米9的大个子,有时凌晨采样,需要站在户外风口处,徐奕就会默默地站在队伍最前面,为后面的人当掉寒风。面对困难,这些年轻人都不约而同地说道:“我们还年轻,干的动,就让我们多做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