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3-07-27阅读次数: 】
2008年,小昆山镇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经过10余年建设和发展,北部小昆山片区整体面貌发生极大变化,城市功能配套日趋完善,而南部大港片区城镇建设相对滞后,可开发空间较少,居民对生活条件改善的愿望愈发强烈。
为着力解决“一镇两貌”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镇党委书记陆雪锋以大兴调查研究为抓手,多次至大港片区一居三村(大港居委会、港丰村、大港村、陆家埭村)走访调研,研究探索以“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的城市更新模式。
直击百姓生活“痛点”,深入开展现状分析。大港片区为我区2001年5个撤制镇之一,位于沪昆高速(G60)、上海绕城高速(G1503)交汇处,交通便捷但公建配套落后。经过充分调查梳理,该区域街道空间狭窄,道路破损严重;房屋以农民自建房和集资房为主,建筑密度大、年限长;沿街建筑形式各异,没有完整的统一规划;违规乱建、社会治安、消防安全等“城中村”问题尤为突出,整体形象亟需改善。
围绕群众关切“重点”,合理制定规划方案。大港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村民426户,梳理相关改造区域和小昆山镇三期、四期动迁安置房后,预计可提供近900套房屋,为项目推进提供可能。同时,拟采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引入社会企业合作开发的改造模式,通过部分商服商办自持经营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村民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经逐一走访确认,有超过90%村民同意“城中村”改造项目初步方案。
突出城市发展“亮点”,打造现代智慧小镇。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号召,调查研究将目光聚焦在建设低碳社区上来。计划引入智慧低碳社区理念,打造国内首个贴有“碳标签”的城市更新项目。将悠久的“二陆”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融入社区开发,打造宜居宜业的科创智慧小镇。植入产业空间,将大港片区打造为产业配套型“智能制造小镇”。嵌入学校、商场等公共服务配套,切实推动构建“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
作为一项事关小昆山镇百姓“急难愁盼”的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大港片区“城中村”改造通过顶层规划“补缺增能”,将推进居民生活品质、地区发展能级双跃升。小昆山镇将进一步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高质量推进“一轴两翼三片区”整体规划,加快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示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