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5-02-07阅读次数: 】
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
中国人幼年时期的神话启蒙,很多都是从这些故事开始的。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出处,那就是《山海经》。
2月1日下午,石湖荡镇图书馆的上古奇书《山海经》系列沙龙,就带小朋友们一起走进《山海经》的奇幻世界。
它是神话书,也是博物志,在这部“奇书”里,也有着道不尽的“惊奇”!《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与《易经》、《黄帝内经》并成为上古三大奇书。书中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植物、医学、宗教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550座名山、300条水脉、400多个神怪异兽、100多个历史人物、40多个邦国,洋洋洒洒3万多字,以地理方位、山川走势为结构,描绘了千奇百怪的神异幻想。难怪明代学者胡应麟说它是“古之语怪之祖”,鲁迅更称它为“最爱的宝书”。
远古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想象方式非常契合孩子们的思维。相对于让孩子看书,以视频的形式会来得更生动些。央视的纪录片《山海经奇》以“奇”为主题,聚焦奇兽、奇人、奇事,以学者、专家讲解配合动画、舞蹈、光影秀、皮影戏、实地拍摄等多种表现形式,构建出自由芜杂、新鲜粗野、异想天开的上古世界,把复杂的古书,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
第一期节目介绍了女娲和伏羲,他们是天地间最初的两个神,以阴阳化育了万物。作为创世女神的女娲,不仅创造了人类,还留下了以身补天的神话,拯救人类于危难之中,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大母神”。而被誉为“文明之父”的伏羲则发明了渔网教会人们捕鱼煮食,创造了八卦用以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规律。伏羲还攀缘通天神树,连接天地,成为人类与神灵沟通的桥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他们一起完善天地秩序,为这方世界作出一个圆满而又美好的想象。
《山海经》是上古文明的文化遗产,蕴藏着中华文明的起源密码。沙龙活动通过DIY装饰画的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古代神话的独特魅力,用丰富的色彩创作激发他们的无限遐想。未来,有待他们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