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5-01-10阅读次数: 】
活动类别:
时空研学旅行
始发站:
石湖荡镇图书馆
终到站:
北宋岳州岳阳楼
出发时间:
2025年1月4日下午15:15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这是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开头的第一句。范仲淹也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儒家拔地而起的里程碑,成为宋朝第一人。
岳阳楼今矗立于岳阳市古西门城头,临洞庭,吞长江,气势雄伟,其前身为三国时期东吴将领鲁肃的阅兵楼,距今已有近1800年历史。岳阳楼兴于唐,盛于宋。唐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自唐始,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雅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但岳阳楼真正名闻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之后。
儒家虽然传统深厚,但西汉的儒家,恐怕很难说是一种独立的精神信仰,它就是一门手艺,一种能力,有用但不解决全部问题;有社会角色,却严重依附于皇权。这成为当时儒家的一个重大缺陷。
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迅速野火燎原,成为儒家的强劲对手。它回答了两个儒家无法回答的问题:宇宙观和人生论问题。佛教对超越性问题的回答,填补了儒家的重大空白。儒家转入低谷期。
到了宋朝,儒家开始了绝地反击,其标志就是范仲淹和他的《岳阳楼记》。对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世界,提升到“先忧后乐”。这种思路颠覆了士大夫传统的被动处境,把儒者从单纯执行者变成了主动担当者。以天下为己任,使得士大夫摆脱了皇权贵族束缚,在精神上与天地独往来,完成了真正意思上的人格独立。为后世铭刻下一座精神的丰碑。
范仲淹之后的儒家,无论文人墨客、政治家、思想家,甚至武将,都不再仅仅局限于忠君,开始为民着想,为整个世界着想。并且延续千年,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
范仲淹和他的《岳阳楼记》的伟大之处:儒家再也不只是皇权的附庸,它有了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儒家再也不是只管仁义道德的说教,它把责任扩展到无限大,大到要用天下来形容;儒家再也不是只看外在行为的礼仪专家了,它的道德要求一直向人心深处抵进,直达忧乐,直达人的情感底层。
这一年是大宋庆历四年,因为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而永载史册。
节目后的沙龙,开展了知识竞答,还让小朋友们分段朗诵了这篇千古雄文,并动手完成岳阳楼的积木和拼图。通过《岳阳楼记》,旨在让孩子们的心灵从小就能够浸润在传统文化的养分里,茁壮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