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3-07-03阅读次数: 】
两千多年前
我们的祖先在发明豆腐的同时
也创造了灿烂的饮食文化
李塔汇豆制品沿用了
一系列传统的制作技艺
经过了四代人近百年的传承和研发
工艺更加考究,纯手工制作
最大程度地保留豆子的清香
口感柔韧松软有嚼劲,深受松江人的青睐
为了让辖区内未成年人更加地了解家乡的非遗豆制品文化,6月26日下午,石湖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携手镇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开展了“荡里幸福娃·豆宴品鉴”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辖区内青少年一起走进豆制生活馆,感受博大精深的豆文化史。
跟随着讲解员豆姐,孩子们首先来到室内体验馆观看了“豆之传奇”传承小视频,纷纷感叹豆制品延伸的美食居然有这么多,豆皮、豆腐、豆干、腐竹、豆花、豆浆等等。
在生活馆的酱油园,院内排列着一排排整齐的酱缸,每口酱缸上都盖着一个圆锥状的“竹帽子”。“高盐稀态发酵、日晒夜露9999小时”,即使是这些对于他们来说略显晦涩难懂的专业词语,在专业讲解员豆姐对酱油文化和制作工艺的形象介绍和演示中,孩子们也慢慢理解。
随后,跟随讲解老师逐一了解了豆皮、豆腐、豆花制品的工艺流程。一系列磨豆材料及器具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孩子们在有序分组后便沉浸到了磨豆浆的体验中,一人放黄豆,一人转石磨,现场热闹非凡,一会功夫在组员齐心协力之下磨出了一碗碗乳白色的豆汁,大汗淋漓之下不仅深刻感受到劳动的不易,也感受到了传统手工制作的乐趣。
豆皮、豆花制作环节更是让孩子们从视觉,嗅觉,味觉全方位感受到了豆制品的无限魅力。在交流分享和大饱口福中,大家也了解到了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让炎炎夏日里平添了清爽豆香和盈盈笑语。
一颗黄豆的“七十二变”不仅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了解了豆文化史,还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作为荡里娃娃,孩子们为家乡有豆制品这一非遗项目感到深深地自豪,纷纷表示将为传承家乡豆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