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1-06-14阅读次数: 】
又是一年端午至,在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端午既是民俗节日,也是文化IP。中国人的端午,也不仅仅是舌尖上的粽子节,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石湖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和各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镇总工会和敬老院等纷纷开展了端午系列活动。
“品味端午,传承文化”主题活动
石湖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携手塔汇居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镇社区家长学校开展“我们的节日”之“品味端午,传承文化”主题活动。
家长们和孩子围成一圈听老师讲述端午节的来历和各地习俗,随即体验了一场沐兰汤的仪式——用菖蒲草沾取盆里的艾叶水,拂拭大家的双手,以示祛除晦气。
佩香囊也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填充有多种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制的细末,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
端午节怎么能少了包粽子呢,来参加活动的家长少不了技术娴熟的包粽子老手,三角粽、四角棕、牛角粽……形状各异的粽子在他们的巧手下诞生;有的是现学现卖的年轻人,包粽子时屡屡出现“纰漏”,好不容易包好了粽叶,糯米又漏了出来。
活动结束后,塔汇居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走访了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和老人,送去了包好的粽子和节日的祝福。此次活动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保护传统文化的共识,也加深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联系和了解,为创建和谐社区奠定了基础。
新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粽艺大赛”正火热
通过前期宣传召集,此次粽艺大赛共有9名新源村妇女同胞报名参赛,参赛的阿姨妈妈们都各显身手,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粽子来到现场,有五花大肉粽、蛋黄肉粽、赤豆粽,还有颇具新奇的冰淇淋粽子等。通过试吃后,大家纷纷选出了心目中认为最好吃的粽子,最终,1号李阿姨带来的粽子拔得头筹,获得第一名!
蓝布工坊内,妇女同胞们也欢声笑语不断,她们穿针走线,一个个老布做成的艾草香囊在她们灵巧的手中呈现,更有粽子形状的香囊别有一番趣味。现场,还有女能手带来了自家果蔬合作社新鲜现摘的大黄桃、新源村招牌水果“新源红”火龙果,为大家节日助兴,妇女同胞们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提前度过了一个愉快的端午佳节。
活动结束后,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志愿者将爱心传递到独居老人、孤寡老人家中,为他们带去亲手制作的粽子和香囊,送上节日的祝福与问候。
新中村、东夏村、东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粽情绵绵”传递关爱
新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志愿者,你切肉来我拌米,你泡粽叶来我弄线,大家分工合作,没一会功夫一只只漂亮的粽子就新鲜出炉了。随后,党员志愿者们又给困难、独居老人送上粽子。
东夏村为90岁及以上的老人、失独家庭送粽子送祝福。
一份份热腾腾新鲜出炉的粽子一一送到了全村43名90岁及以上老人、失独家庭手中,为他们送去了端午的祝福、家庭的关爱、社会的温暖。“这粽子真香、真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们这些老人真是享天大的福了,我打心眼里高兴啊!”91岁高龄的曹雪秀阿婆激动地说。
小小的粽子,送去的不仅仅是关爱和祝福,更是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进一步引导广大村民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过好传统节日、发扬传统美德。
东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志愿者包粽子。一大早,大家就开始准备起糯米、粽叶、绳子等包粽子的食材。有经验的志愿者拆粽叶、填糯米、裹叶子、扎线包粽子,一个上午的时间,一百多个粽子就成型了。包粽子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将包好的粽子拿到家中,用传统的灶头进行烧制。
当天下午,志愿者们一起为五保户老人送上亲手包的端午粽子,并陪伴老人提前欢度端午节。
镇总工会开展“端午学包粽子”活动
石湖荡镇总工会在沈万英农场开展了公益乐学荡里农副产品体检制作学习之端午学包粽子活动。
劳模沈万英一遍示范,一遍讲解包粽子的要领和步骤。57位小伙伴跃跃欲试,从如何包粽叶,放多少糯米,再到怎么才能更好绑扎,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可能影响到成品的成败,在反复的尝试和相互帮衬下,大家都收获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敬老院开展“端午佳节‘粽’温情”主题活动
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工作人员热情负责,大家拿起粽叶,熟练地包起粽子,粽叶、糯米在大家灵巧的双手中几下就变成一个个美味的粽子。经过一下午的时间,一个个包好的粽子整齐的摆放着,由志愿者分发给院内老人,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