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4-07-04阅读次数: 】
定实事 亮承诺 见实效丨佘山镇居村党组织书记履职践诺工作案例第四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十二届市委四次全会、六届区委六次全会部署要求,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做强减负增能后半篇文章,根据区委组织部要求,年初,佘山镇开展居村党组织书记履职践诺行动,推动居村党组织书记“定实事、亮承诺、见实效”,领办基层党建项目至少1项、实事项目至少3项。经过前期的实践履职,全镇各居村党组织书记在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民生服务、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新成果。
为总结经验做法,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质效,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佘山镇面向各居村党组织征集了一批“居村党组织书记履职践诺”工作案例,邀请各居村党组织书记聚焦履职实践,总结在履职践诺行动中方法、举措、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切实将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赋能基层治理、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为高质量建设“绿色、科创、宜居”的现代化新佘山聚智赋能。现推出“居村党组织书记履职践诺工作案例”专栏,以飨读者。
茗茗有你——邻里超人,共享空间
茗雅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主任 莘黎敏
为了满足“老、中、青、幼”全年龄段人群的社区活动需求,让社区活动中能够出现更多的“新面孔”,吸纳更多的“年轻血液”,茗雅居民区党支部持续深化“茗茗有你”党建品牌,打造“邻里超人”项目,为社区青年志愿者提供创造平台,在社区找到参与感、归属感,共同运营多功能新空间,满足居民多元需求。
征求意见,提档升级
社区内睦邻点,虽然是新建设空间,但是设置项目单一,吸引力不足,如何能吸引更多人甚至是年轻人的到来和参与?带着问题茗雅党支部以问题与需求为导向,广泛听取建议:有的学生因邻居家中装修,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学习;有的居民喜欢做手工,但是家中空间有限,难以发挥创意;有的居民居家办公,但是家中老人时不时地关心变成了“甜蜜的负担”。收集到这些意见后,同时经过梳理和动员,在青年志愿者们与社区经过头脑风暴,共同商榷确定了睦邻点的改造升级方案。
多元需求,功能分区
考虑到社区居民需求的多元性,升级后的睦邻点——“邻里超人”被划分出了多个区域以打造不同的功能。刚进入大门就会被满墙的名片吸引,很多自由职业者纷纷将自己的联系方式、项目特色以及寻求合作的愿景贴到了墙上;再往里走就能看到一张长桌,上面摆了宣纸、毛笔,供前来的居民提笔临摹,安抚其浮躁的心绪;在空间的一角是社区青年达人自行布置的手工空间,五彩的毛线和精美的成品纷纷上墙,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阳光充足的窗前,布置了一排的水吧,让居民通过手磨咖啡安静享受眼下的宁静,或百忙之中利用咖啡机来杯奶咖提神放松……这样的空间设计,吸引了很多年轻人,也增强了居民之间的联系,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和参与感。
吸纳人才,功能衍生
随着“邻里超人”功能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居民心向往之,或交流分享工作经验,或提出“金点子”。今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居民区党支部、第二书记联合佘山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及区域党建联盟上海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为社区中的创业青年们开展引航创业“弄潮儿” 智绘璀璨青春梦的主题活动。活动中青年人互相交流创业经历及心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及链家房地产随后也纷纷为青年人创新创业“支招”,从政策解读、商圈环境评估等多方面共同探讨和解决创新创业中的难题和困惑,开拓视野并吸纳更多青年人参与和打造共享空间,投身社区志愿活动,激活社区“神经末梢”献出自己的光与热。
从小空间、小活动、小技能出发,凝聚更多社区青年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共享空间改造,带领社区青年志愿者们共同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不但为居民提供了多元的休闲场所,也更好的实现居民生活、精神双富足,鼓励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力军。目前通过邻里超人吸纳了像自媒体达人、大学教师、幼教老师、手艺达人、青年创客等各类青年人才50余人参与和运营空间。茗茗有你——“邻里超人,共享空间”也将继续深化,助力青年与社区共治共享,双向奔赴持续赋能。
多元治理举好“指挥棒”,板凳议事提供“强支撑”
士弘居民区党支部书记、行政负责人 倪呈珺
小小社区,千头万绪,如何凝聚社区治理的共治力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佘山镇士弘居民区在党支部书记倪呈珺的带领下有了自己的创新举措,她深知,社区治理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因此,她提出了“党建引领+居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通过深化楼组党建、推进议事制度等创新举措倡导“人人都是社区治理的参与者”的思想,努力让每一个居民都能感受到社区治理的重要性,都能参与到社区治理的行动中来。
深化楼组党建,突出“实”字多元治理
为了进一步推动“楼组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基层党建赋能社区治理,士弘居民区党支部年初在士辰苑、士弘苑内全面开展党员“第二楼组长”的工作,深挖社区党员,形成“1名楼组长+1名党员第二楼组长+N名志愿者”组成的社区治理单元格,通过为在册党员划分楼道,设立党员第二楼组长,使党员成为楼组内的“领头羊”和“排头兵”,旨在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楼组内的和谐稳定与发展进步,将党建引领落实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结合“四百”大走访机制,通过线上社区云等平台进一步畅通意见收集、诉求表达渠道,线下通过书记带头访、社区干部定向访、先锋党员就近访、志愿者日常访,了解居民所思所想、所求所盼,为制定更加符合居民实际的社区治理方案提供有力支撑,推动社区治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搭建议事平台,突出“谈”字广纳民意
辖区内社区都是典型的老龄化社区,社区居民平日爱好三五成群的散步锻炼,逐渐形成了深厚的邻里情谊和互助传统。士弘居民区充分发挥“熟来熟往一家亲”特点,探索社区居民共商共议新机制,以社区搭台、居民自治的方式,引导社区居民形成“板凳楼里坐 难题大家破”的“板凳议事堂”制度,培育一批懂民情、善自治的居民服务力量,聚焦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民生”跟着“民声”走,以共治促自治,以自治促和谐。
倪呈珺定下每周五在社区开展议事会的制度,党员带头参与、居民代表和物业人员等共议社区事,依托“板凳议事堂”了解到士弘苑、士清苑小区内休闲广场的地坪由于年久失修,地坪出现了多处破损和凹陷,给居民们的活动带来了安全隐患。
经过多次热烈的讨论和充分的协商,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维修小组迅速行动起来,按照既定的方案进行维修工作。通过定期议事协商,“议事堂”真正发挥实效,休闲广场的地坪得到了及时的维修和加固。
士弘居民区党支部将继续深化并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与路径,倾听群众呼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群策群力破解社区基层治理难题,形成多元融合、联动发展、各方赋能齐参与的治理格局,不断擦亮社区治理底色,延伸服务触角,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居民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