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1-05-24阅读次数: 】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1000万辆,实际使用量约800万辆,而屡禁不止的楼道充电、飞线充电也带来了多发社区火灾事故。
今年5月1日起,上海将禁止电动自行车在楼道充电等行为。那么,电动车进楼道充电到底要怎么管?这无疑给了社区治理提出了一道考题。
为解决居民的急难愁问题,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亭源居民区充分听取居民的诉求,实地勘察小区环境,充分利用小区资源,在辖区内开展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
乳品小区是上世纪建成的老小区,不少居民出行使用电瓶车。原先,小区没有集中充电设施,居住在二楼居民每次都要从家中拉出电线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家住五楼的居民更是每天要把电瓶从车上卸下来,搬回家中充电。
如今,亭源居民区合理利用小区资源改建而成的非机动车棚解决了居民的停车和充电需求。车棚占地约30平方米,可供20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每个位置上都安装了智能电源管理系统,居民投币或手机支付便可自助充电。
“1块钱可以充4个小时,基本上可以充满了,时间到了还会自动停止,非常放心。这是居委会做的一件大实事” 居民们对这个停车棚十分满意。
“群众事无小事,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生活小事,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亭源居民区的社区工作人员表示,非机动车车棚建成后,十分受居民欢迎,基本上每天都处于爆满的情况,既满足了群众的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也将火灾隐患降到了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