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5-08-22阅读次数: 】
市委书记陈吉宁调研松江时提出,要坚持党建引领,理顺网格关系,做强“多格合一”,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方松街道党工委聚焦推动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物业治理取得实效,结合党建服务工作转型,通过全人群覆盖、全天候服务、全过程问需、全要素保障,推动网格党群阵地成为“人气集聚地”和“治理枢纽站”。
高位推动,畅通运行机制
针对基层治理中涉及“三跨”长期疑难问题以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依托网格党群阵地,融合设置综合网格工作站,设联勤联动综合办公室、协商议事厅、治理议事厅、城市hui客厅等,促进各类阵地“应融尽融”;结合网格、街区、阵地工作力量“三位一体”工作要求,明确阵地常态化专职人员配置,因时因地加强调配,做实各类网格力量常态与动态相结合的驻点办公;通过“完善一批、打造一批、开放一批”,持续健全场地预约制度、制定会商协商机制、设置开放式议事场所,为各类主体到网格党群阵地开展工作学习议事提供全链条保障。
当前,街道网格党群阵地月均流量约4万人次,月均活动场次600余场,其中,政治学习类150余场,便民服务类400余场,协商治理类80余场。
深化载体,共解治理难题
街道有效整合基层治理要素资源,搭建高效治理议事平台,推动优质资源全面集成、一体赋能。
一是推动各类培训向网格党群阵地延伸。依托社区党校,开设“实务课堂”和“实训课堂”,“实务课堂”以党务培训、政策宣讲等理论培训为主,“实训课堂”以治理案例分享、难点堵点探讨等专业交流培训为主,课程开设以来陆续开展了“红色物业专员”培训、信访工作培训、司法培训等,针对加装电梯、停车位改造等社区治理共性问题,编制“书记有约”社区治理案例集,加强经验实操的提炼总结,助推一般性矛盾就地化解。
二是塑造各具特色的治理品牌项目。依托网格党群阵地搭建“街事会”“街委会”“楼委会”等平台载体,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地制宜打造治理品牌项目。如第二网格主阵地根据商业业态集中于新松江路两侧的特点,成立新松江路“方寸街事汇”自治管理小组,由街区党支部牵头,沿路各类行业代表为组员,共同为街区发展建言献策。同时,针对网格内金融企业较多以及“小个专”商户面临资源分散、融资渠道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通过网格搭建的金融“小峰会”,与30家金融机构积极联动,定期举办行业沙龙、政策对接会等活动,针对新就业群体推出无需抵押的“小哥贷”业务,打破行业壁垒,激活街区商业生态。
常态赋能,构塑治理中枢
依托网格主阵地,在融合各方资源、用活功能空间的基础上,持续加强常态化机制运行和经验总结,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精准赋能。
一是推动解决“一件事”到“一类事”。强化综合网格常态化例会制度,通过定期、定点、定议题的方式,将阵地打造成基层治理问题的“收件箱”、各方治理力量的“集聚地”。例如在推动制定小区停车管理、环境卫生、违规改扩建等共性问题攻坚化解方案上,编制《方松街道住宅小区停车综合治理指引》。梳理各居民小区开展移树、物业调价等典型案例,提炼总结相关工作法与工作流程,为其他居民区提供借鉴。
二是形成常态协商议事机制。依托阵地将收集的问题诉求根据实现路径、难度等进行分类定级,形成网格党建“红黄绿”三色项目清单,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红色为网格牵头,协同解决的“公家事”。如针对珠江新城社区停车难问题,联动城运、公安、城管、市场等网格临时党支部工作力量,通过增划社区内车位、盘活附近商圈、路侧资源等,形成“‘邻’共享车位”项目,新增300余个车位,230余个路侧车位也即将“盘活”。黄色为共驻共建,推进解决“大家事”。如第三综合网格针对商户非机动车充电难问题,组织所属居民区党组织、物业、业委会、商铺代表等开展“JIE事好商量”,在玉华路沿街、弘翔路沿街安装32个非机动车充电桩。绿色为自治协商,消化解决“自家事”。如第一综合网格发现兰桥商业街景观灯柱存在安全隐患,依托“街事联盟”议事平台,使用高空作业车实施专业拆除,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