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5-09-15阅读次数: 】
“以前上下班,厂门口的共享单车停得横七竖八,电动车都得小心翼翼挤着过,现在路通了,心里也亮堂了!” 近日,在洞泾镇洞薛路585号徕木电子厂上班的员工,看着门前整洁有序的道路,向巡查的执法队员由衷点赞。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洞泾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携手镇城运中心、百颗星公司、涉事企业及共享单车运营方开展的专项“破局行动”——通过多方协同发力,成功攻克厂区周边“单车淤积、道路堵塞”的治理难题,以实际行动还路于民。
作为辖区内员工通勤需求较大的企业,徕木电子厂及周边厂区一直是共享单车使用的高频区域。但随着使用量增加,“停车乱象”逐渐凸显。由于周边未规划专用停放区,大量共享单车被随意停放在仅有的机动车道上,不仅挤占了公共通行空间,更在早晚高峰形成 “人车混行” 的拥堵场景。
“我们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最严重的时候,几十米长的路段上堆了近百辆共享单车,行人只能走机动车道,有时员工车辆只能停进绿化带内,货车转弯时视线受阻,安全隐患极大。”中队队员回忆道,此前他们也多次对乱停车辆进行清理,但 “清理后没多久又会反弹”,单纯的 “一刀切” 执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能只靠‘清’,关键要‘疏’,得让各方都参与进来,找到长久的解决方案。” 中队西片辖区组长在协调会议上明确治理思路。随后,中队第一时间约谈了徕木电子厂等涉事厂区负责人,以及共享单车企业区域运营负责人,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一场 “政府 + 企业 + 运营方” 的三方现场协调会在厂区门口召开。
“员工确实有停车需求,但我们没及时规划停放区,是我们的管理不到位。”“我们的调度没跟上早晚高峰的潮汐规律,导致车辆淤积,后续会调整方案。” 会上,各方不再 “各说各话”,而是直面问题、认领责任:厂区方承认管理滞后,共享单车运营方反思调度不足,中队与城运中心则明确了监管与规划责任,最终达成 “疏堵结合、源头治理” 的共识。
各方共识达成后,一套针对性的治理方案迅速落地,执法队全程跟踪推进,确保每一项措施落到实处。
针对运营方,重点“补短板”。要求共享单车企业承担主体责任,根据员工通勤的潮汐规律,增加调度频次,安排专人在高峰后 1 小时内清运过量车辆;同时启用电子围栏技术,划定允许停车区域,用户超出范围无法锁车,从技术上规范停车行为。
针对厂区,着力“强管理”。引导厂区在园区内划定1处可容纳100辆车辆的非机动车专用停放区,供员工停放车辆;通过员工公告栏、工作群推送规范停车提示,并安排保安在通勤时段引导员工有序停放,从源头减少车辆“向外溢”的停车需求。
如今,当执法队员多次巡查洞薛路 585 号周边时,曾经的 “单车围城” 场景已不复存在。专用停放区内,共享单车整齐排列;机动车道畅通无阻,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现在不仅路好走了,厂区周边的环境也变整洁了,客户来考察时都说印象好了不少。” 周边厂区负责人笑着说道。
此次治理行动,不仅解决了单个点位的“顽疾”,更成为中队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生动实践。“城市治理不是城管一家的事,需要联动各方、凝聚合力。”中队西片辖区组长表示。下一步,执法队将持续跟踪该区域的停车情况,同时把“多方联动、疏堵结合”的治理经验推广至辖区其他共享单车高频使用区域,切实实现“还路于民、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让城市治理更有温度、更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