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2-05-23阅读次数: 】
“我与妈妈视频聊天时,发现她脸上被口罩勒出的深深印子以及因缺少睡眠而产生的大大黑眼圈,我想那就是妈妈最美的面容……”郑羚是松江区洞泾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办公室主任,也是两个女儿—— “晶晶”和 “冰冰”(均为小名)的妈妈。最近,上三年级的大女儿晶晶为妈妈写下了一段这样的文字。
事实上,除了是两个孩子的妈妈,郑羚还是松江区洞泾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们的“大姐姐”,照顾着大家的工作生活。凌晨换班时,郑羚在中队门口迎接大家的身影,就是队员们的“定心丸”。
出门前穿的还是羽绒服
“走之前穿的还是羽绒服,现在都穿短袖了。”看着自己走之前给两个女儿拍的照片,再看看这几天老公发来的女儿们的“新鲜照片”,郑羚有感而发。
3月6日,松江区洞泾镇平阳居民区润景苑大二期进入闭环管理。当天早上6点,郑羚提着匆匆收拾的简单行装,离开了家,成为第一个到岗的城管队员。
作为办公室负责人,她要一个个打电话通知还在家中的队员们到岗,又要保障到岗队员的吃住问题、协调联系具体分工任务,一切安排妥当后,一支48人的洞泾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应急保障志愿队伍到闭环小区进驻保障。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抗疫比预想得战线更长、任务更重。发放物资、核酸检测、运送快递、协助商贸公司24小时驻守公寓点位、组织老年人接种疫苗……
每天的工作任务都在变化,工作点位越来越多,进驻单位的队员也不断增加,郑羚原本组织后勤部门囤的干粮,眼看着就要见底了。
那时已经接近4月,郑羚发现,外面的超市关了一家又一家,心里着急起来:“我就带上办公室的同事,还有几名其他队员,去超市里,把能买的干粮都买回来。”好在,后来,符合防疫规范的超市开始营业,郑羚这才放下心。
值守队员们的“大姐姐”
“队员们看我应该就像是‘大姐姐’吧。”为了保证好队伍的战斗力量,郑羚对在中队待命的队员按需分配志愿任务,轮班上岗。
每次志愿任务的队员出发前,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凌晨一二点,郑羚都会等在门口,为大家准备好防疫需要的物资装备,把单位里的队员送出去,等返岗的队员安全归来,这才会去休息:“我特地在单位门口设置消杀点,让回来的队员在空旷的地方规范脱掉防护服,做好消杀工作方可进入单位,都是为了大家安全着想。”
随着外卖配送人员陆续复工复产,洞泾镇也可以点外卖了。可是,城管中队出于安全考虑,还是禁止队员们点外卖。“有的队员也会有一点不理解,但是我觉得我们单位也算是一个小的防范区,里面也值守了将近120人,要保住里面队员的‘绿码’,大家才能平安回到家里去。”
可是,郑羚也深知,随着值守时间越来越长,大家的生活用品等物资也急需补充。于是,她每天收集队员们的采购需求,“大家缺什么,或者嘴巴馋了想买点零食,晚上报给我,我就统一去采购,可以尽量减少大家与外面的接触”。
时间久了,大家也都慢慢理解了郑羚的做法,“有时他们要的东西,外面没得卖,大家也都能体谅。”
孩子的自理能力提高了
连轴转的抗疫工作,让郑羚只有在难得的空闲时间,才能和两个女儿视频通话。“每次打开视频,她们就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我好想你’。我每次都回答,马上回来了,很快的。”
郑羚说,其实本来已经约了今年3月拍全家福,“现在只能延后了”。
虽然想念妈妈,但女儿们还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郑羚:“现在我不在家,她们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头发自己梳,洗漱自己来,孩子爸爸说除了烧饭不会,其他都行。”
小女儿“冰冰”才上大班,但是看到视频里,妈妈被口罩带子勒花的脸,以及为了缓解头痛而自己刮痧的痕迹,还是会用自己的方式送上安慰。
大女儿“晶晶”,则在文章里表达了她的美好期盼:“我深信在妈妈和千千万万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和医护工作者的努力下,一定会很快战胜这次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