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2-01-21阅读次数: 】
如果用一个词语形容社区疫情防控,你的答案是什么?“忙碌”“温暖”“感动”“责任”……在洞泾镇,不同的受访者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最终指向都是齐心协力战胜困难、争分夺秒“跑赢病毒”。
忙碌:24小时在线联络员,手机一个月停了两次机
“24小时在线,有时做梦都在打电话。”洞泾镇疫情防控办副主任屠晓峰介绍,镇疫情防控办相当于一方常态化疫情防控的中枢神经,各种精准防控信息在这里实现“上通下达”。对于联络员而言,忙碌是习惯,随时在线、分秒必争是“硬指标”。
若问这类以线上沟通为主的工作忙到哪种程度,屠晓举了个最近的例子,“因为不停地打电话,上个月手机欠费停了两次机,而白天我打电话基本都是用办公室座机”。
不单单是屠晓峰,自疫情发生以来,各个层级的“联络员”不是守着电脑,就是抱着手机。用渔洋浜社区居委会“联络员”金童的话来形容就是“我们是活跃在线上的社区侦察兵”。
精准:科学规范处置及时,没有一个寒冬无法逾越
“忙是真的忙,但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推进。”屠晓峰介绍,疫情防控方面的紧急情况处置流程非常成熟,即便是遇到棘手的情况,也能通过人防技防物防手段精准实现闭环管理。
就在上周,辖区内一名静安奶茶店疫情关联人员在接到电话后因担心害怕三缄其口,不愿透露当时所处位置。凌晨2点多,社区居委会联络人赶到当事人家门口,尝试通过家人做通思想工作,另一面,镇疫情防控办联络员也及时与区疾控中心取得联系,试图通过大数据手段锁定相关人员。
“这种不配合的情况是少数,面对少数棘手情况,我们也能从容应对。”屠晓峰感慨,没有一个寒冬无法逾越,尽管疫情防控办是疫情大背景下临时组建的新部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也是疫情发生后多出来的事情,日常工作很繁琐,也很辛苦,但大家都齐心协力挺过来了。
责任:社区居民有家不回,自掏腰包住酒店图安心
“不配合的确实是少数中的少数。”金童说,她所负责的社区人员结构复杂,来自静安、普陀、黄浦等五区的沪上本土住户以老年人为主,年轻人多为洞泾市区两头跑,占比近70%的租户以年轻白领为主,绝大部分每天乘坐地铁九号线上下班,奔波于洞泾与市区之间。身为社区疫情防控联络员,每天都要与居民保持密切联系的她认为,大多数人都树立起了“人人都是疫情防控责任人”的主人翁意识。
前两天,静安奶茶店疫情一出,该小区一户关联家庭不仅积极配合、严格执行“2+12”社区健康管理,在外出差返松的男主人拖着行李箱拐到家附近的宾馆住下了,等到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后才回家。“图个安心与放心,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妻子郑女士告诉记者,事关整个家庭和社区的安全,丝毫不能大意,尽管丈夫所住宾馆距离小区仅15分钟车程,但特殊时期保持安全距离很有必要。
感动:搬把椅子放家门口,方便“大白”坐下填写信息
“跑赢病毒”,可不是打几个电话的事。半夜凌晨,裹着防护服出门的场景常有,采访过程中,洞泾镇祥欣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周炯并没有描述那些频繁上门联系关联住户的寒夜有多冷,说得最多的反倒是“温暖”与“感动”。
上周,城区某学校为配合疫情防控,要求学生同住人全员落实“2+12”管理,祥欣社区关联家庭达44户。为了快速落实疫情防控相关要求,接到上级通知后,周炯和同事们兵分两路,打电话的打电话,上门解释告知的穿上防护服就出发。奔走忙碌的过程中,感人的事情时有发生,让周炯印象深刻的是一把椅子。“在一户需要居家隔离观察的居民家门口,对方可能看我穿戴防护装备不方便记录,主人家赶紧转身搬了把椅子到门口。” 周炯说,虽然他当时并没有坐下,但小小的举动让他感动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