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江区小昆山镇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2022年12月29日
姜 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小昆山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区、镇党代会工作部署,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要求,积极应对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有力有效完成了镇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以赴打好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
压紧压实疫情防控责任。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在实战中加强相互协作能力。时刻关注群众需求,提供多元化服务。组织2099名楼组党员、群众、志愿者投入疫情防控,累计完成就医保障2960人次,为居民提供配药服务6443人次,物资保障专班接待热线电话1801件,开通“昆港买菜”线上平台,累计交易10016单。顺利完成希望工程培训基地方舱医院和左继等多个隔离点防控任务。
从严从速阻断疫情传播。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平战结合,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作出小昆山贡献。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加大社区管理力度,落实对来沪返沪人员的排查和监管;强化对农贸市场、商超等重点场所环境监测、人员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坚决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
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新十条”等优化措施,疫情防控科学精准水平不断提升。提高核酸检测转运处置能力,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持续完善“落地检”服务,强化公共场所扫码验码,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老年人疫苗接种完成接种率92.46%,位居全区前列。
(二)秉持新发展理念,地区经济发展实现逆环境下平稳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回暖向好。全年预计实现财政总收入15.0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01亿元。预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工业总产值1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0亿元,新增落户企业27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9家,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65家。完成存量工业厂房招商5.4万平方米,对存量工业用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弘塑电子、藤奥金属、泰尔智慧等符合“6+X”产业导向的优质项目。先惠、乐芙娜、飞雕、莱尔德等项目顺利开工,光大、乃美、慧萱等项目顺利竣工。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落实各项政策措施,金牌“店小二”满意度不断提升。班子成员网格化管理,划片包干,加大联系企业走访力度,充分挖掘税基税源。积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为17家企业完成1个亿的融资需求。通过产融对接、孵化跟踪等方式,加强与阔码科技、环碳集团等合作,推进数字产业园建设。联合同济大学,成功举办首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小昆山论坛。
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召开镇经济联合社代表大会,完成2021年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每股收益分配25元,分配资金5296.96万元。稳步做大做强集体经济,预计资产租赁收益1.07亿元。委托保利城建对2万平方米商铺实施整体招商,引进肯德基、星巴克等优质商户,提升商业整体业态水平。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主培训,扎实推进优质食味稻米产业片区项目,完成东高750亩土地减量化外业验收。
(三)立足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持续谋划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按照“一轴两翼三片区”镇域发展规划,启动山体周边“二陆”文化小镇控详规划修编。大港城中村项目方案基本完成,郊野单元规划完成审批,万亩良田区域文旅融合方案有序推进。推进重点区域动迁,有序落实“拔点净地”,完成动迁签约30户,腾出土地92.37亩。
城镇建设持续加快。有序推进沿永丰公路、横山塘等6幅集体土地入市手续办理。四期安置房项目地下工程完工验收,公租房项目第三方合作模式有序推进。大米加工厂车间改造装修基本完成,生产线完成调试。完成二陆文化广场图书馆、体育馆项目设计,积极谋划应急储备仓库地块方案。不断提升城市环境,新增12处“二陆”文化小镇城市小景,中昆路北段打造廉政文化主题公园,临云园成功纳入上海城市公园名录。
基础配套日趋完善。协调完成有轨电车T2线西延伸项目手续办理,文化活动中心外立面修缮完毕,西泾港路架空线入地顺利完工。永丰公路桥应急抢修及修缮工程竣工验收,荡湾支路211米道路完成修缮,崇南公路447米道路中修有序推进。推进新港路商铺和港丰三队污水管网改造,完成浦港路雨污水改造及路面维修。实施752米破裂污水管道修缮,有效改善城区污水外溢情况。完成昆港公路燃气排管、全镇路灯节能改造,5处高速公路下穿道顺利亮灯。
(四)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两张网”建设持续深化。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大力推进“两个免于提交”,累计办理窗口综合业务2.5万件。持续加强自助终端服务宣传推广,累计办理业务1万余件,大港片区同步设置试点,为居民提供便利。全面落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启动“一屏统观”2.0版本运作,将58类设备应用、1475个探头一并纳入平台建设。全年受理网格案件11.5万件,实际解决率达99.95%,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单3220件,市民满意率居全区前列。优化“一件事”处置流程,持续提升网格实战效能。推进150部电梯物联网建设,提升智能安防能力。
精细化治理取得实效。深化大港片区社区治理体系,优化行政管理职能,迎接第二轮国家卫生镇复审。深入推进两网融合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以三个安置小区为试点,安装智能分类垃圾箱,探索生活垃圾分类从“人防”到“技防”的智能化监管模式。整治重点类型无证建筑点位489处、面积12.78万平方米,持续开展绿色社区建设,争创市、区级绿色示范社区。完成玉昆A区、B区物业服务转型,巩固“美丽家园”建设成果。开展环保巡查,加强“环保管家”服务,强化固废和危废管控力度,对违法违规生产经营靠前监督。完成崇南路、文翔路部分区域环境提升,加强违法用地监管,严格落实各类专项土地执法类案件525宗。
安全防护网扎紧扎实。压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组织检查248次,排查各类安全隐患579项,落实隐患整改579项。启动社区消防安全“微基建”工程,完成宜居苑消防改造,推进5个小区电瓶车集中充电场所消防设施改造升级。建立应急联动指挥协调机制,镇、居(村)二级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深化平安小昆山建设,妥善做好信访矛盾化解、热点舆情处置以及重点领域风险防范。成功入围首批上海市基层法治建设示范镇,信访“5321”工作法荣获上海市信访“家门口”服务体系十大优秀案例,在全区率先完成“三中心”融合试点建设,综治、信访、司法资源全面整合。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民生保障持续完善。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落实落细援企稳岗各项政策,保障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就业岗位780个,援助长期失业青年26人,失业控制率维持在90%以下,妥善解决劳动纠纷案件355件。为困难群众发放救助资金1115.28万元,为7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发放重阳慰问金131.51万元。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中心”建设,成功创建“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完善残疾人、民族宗教、红十字等公共服务,民生保障资金累计支出2164.84万元。制定玉昆产证办理方案,建立工作专班,产证办理稳步推进。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推进15分钟生活圈建设,商业能级不断提升。加大养老服务供给,完成港丰村老年活动室装修,抓紧推进长者食堂建设。完成秦安居民区办公用房装修,稳步推进中海九峯里居民区、大港村委会办公用房装修,探索并完成三个市民生活服务中心社会化管理模式,有效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加强文化体育事业,新建健身步道1条,成功举办首次田园定向赛。促进教育优质发展,小昆山学校成功挂牌东华附校,启动昆安幼儿园、平原小学代建,稳步推进辅读学校选址。依托平复苑社区“板凳课堂”打造“二陆家风堂”,完成上海市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创建评审,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有效开展。
乡村振兴持续深化。完成江南水稻艺术公园设计方案,高标准创建国家3A旅游景区。加快农业品牌创建,深化稻米产业链发展。顺利承办市三秋工作会议,探索无人农场新模式。有序开展林长制工作,深化水环境治理,以万亩良田为试点区,率先推动国家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建设,打通全镇6条断头河,疏通河道18条。
这一年,我们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动接受镇人大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12件,选民意见建议105条。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政府工作效能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在应对挑战、抵御风险中敢于斗争,在把握大势、抢抓机遇中担当作为。在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困难挑战持续加压的情况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上述成绩极其不易、成之惟艰。这是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镇人民克难攻坚、共同奋斗,与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小昆山镇人民政府,向为抗疫大战作出重要贡献的医务人员、基层工作者、公安民警、志愿者以及积极支持抗疫并参与小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镇干部群众,致以诚挚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支持小昆山镇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区域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升,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功能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经济高质量发展速度有待进一步加快。二是创造高品质生活还要拿出更实的举措,解决“老小旧远”等民生诉求及治理短板还需要久久为功,公共服务的均衡化、优质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服务型政府建设距离人民满意还有差距,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仍要持续发力,政府工作人员勇于担当、敢为先锋的激情和干劲还需进一步激发。对此,我们要敢于直面问题、扛起责任,在今后工作中认真予以解决。
二、2023年主要任务
做好2023年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领会市委、区委党代会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抓好高质量发展任务,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领导下,主动对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融入松江新城发展,按照“五个小昆山”发展目标,积极推进“一轴两翼三片区”规划建设,以“二陆”文化小镇为主攻方向,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不断开创“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示范镇建设新局面。
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2023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财政总收入力争实现17.5亿元,同比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力争实现5.6亿元,同比增长11.8%;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工业总产值14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0亿元,新增落户企业2400家,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8%以上增长。
完成上述目标,明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产业赋能,聚力经济向好发展,在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上跑出新速度
发挥区域资源禀赋优势,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结构升级、培育增长动能,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持续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产业规划设计,以G60高速北侧795亩工业土地为转型升级先行区,逐步完成工业园区二次开发。积极争取优质项目落地,激活大港片区部分留白区域。加快推进先惠、乐芙娜、光大、飞雕、成峰、震界等一批产业项目建设,抓实产业落地。以引进高科技产业为导向,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通过引导企业自身转型、技术改造升级、嫁接优质项目等形式,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基本完成工业区数字化园区管理平台建设。
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企业、行业、产业“三业”研究,强化政策精准供给,推动更多头部企业新板块新业务落地。坚持大营商的视野和格局,统筹区域优质资源,以“6+X”产业为招商主导方向,加快推进狄兹股份、雷兹互感器等重大项目落地,加强与企业、园区等联动合作。持续开展领导干部常态化走访企业工作,更加关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保持助企纾困政策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园区贡献度。
稳步提升集体资产效能。继续盘活集体经济存量资源,做好经营性资产租赁和租金收缴工作。加快推进集体资产厂房维护,抓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强集体资产发展后劲。有序推进玉昆农贸市场改造,加快集体资产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高资产净收益。制定集体经济三年倍增计划,支持集体所有120亩工业用地和3万平方米工业厂房改造提升。持续清退辖区内“三高一低”企业,支持集体资产以并购、回购等形式参与园区二次开发。
(二)聚焦产城融合,聚力功能布局优化,在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开辟新路径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需要,促进资源要素科学配置,不断增强城市硬实力,持续提升小昆山镇宜居度和吸引力。
城镇规划持续完善。根据松江区“10+X”重点片区建设规划,扎实推进“一轴两翼三片区”镇域发展规划,完成山体周边规划调整和方案设计。依托小昆山深厚的人文底蕴,全力推进“二陆”文化小镇建设。完成大港片区规划修编和大港城中村方案审批,加快推动城中村改造前期动迁工作,抓紧推进西部产城融合示范区、文旅融合示范区项目落地。
城市面貌不断提升。加快推进二陆文化广场图书馆、体育馆项目建设,启动应急储备仓库建设项目手续办理,有序释放房地产商业地块出让。基本完成四期安置房建设,公租房项目第三方合作模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推进陈氏老宅修缮。
基础配套提档升级。加强市政道路养护管理,持续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上半年基本完成崇南公路中修。配合推进T2有轨电车西延伸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乐都路西延伸项目启动。思贤路西延伸项目上半年开工,G1503广富林下匝道前期手续有序推进。加快推进滞留宅基地动迁,持续补好老旧小区停车服务设施短板。
(三)聚焦乡村振兴,聚力文化品牌价值,在大力推进文旅农旅融合发展上谱写新篇章
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增强区域软实力,切实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的竞争力,以文化赋能经济发展。
挖掘文化产业资源。依托“二陆故里、祖帖之乡”,围绕“二陆”文化小镇建设,对现有人文、山水资源等元素进行重新挖掘。整合汤村庙、姚家圈、“二陆”读书台等文化地标资源,成立徐霞客研究会松江分会,深入挖掘陈继儒与徐霞客文化。深化稻米文化展示馆农业资源特色内涵,做精做优“峰泖大米”、昆泖蟹等特色农业产品,形成品牌效应。
推进文旅农旅融合。进一步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抓紧修缮汤村庙古文化遗址。依托万亩良田,加快建设以“二陆故里、田园慢野”为主题、融合徐霞客人文元素的江南水稻艺术公园,积极打造国家3A旅游景区新标地。筹备2023年五彩油菜花节,吸引特色酒店、民宿、网红露营地入驻,着力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小昆山样本。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压实河长制工作责任,加快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完善河湖长效管理机制。深化种养结合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健全林长制工作体系,不断提升绿化覆盖率,积极创建港兴路上海市绿化特色道路。加强对企业违法排污的执法和监管,强化二级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
(四)聚焦数字化转型,聚力社会安定和谐,在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上取得新成效
加快数字化转型,强化系统治理、韧性适应理念,提升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社会治理能力,让城市运行更为安全、更有韧性、更可持续。
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发挥“一网通办”延伸点服务功能,为市民提供精准服务。持续推广24小时自助终端服务,打造大港片区综合为民服务中心。聚焦“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镇”,新的城运指挥大厅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不断充实和优化各类应用场景,实现更多“一件事”标准化闭环处置。深入推动“两张网”相互融合,努力打造城市“数治”治理新范本。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聚焦综合治理痛点难点问题,完成山体周边2.8万平方米环境整治,探索片区一体化治理模式,切实补短板、提品质、出特色。持续推进“美丽家园”建设,深入推进绿色社区创建,完成第二轮国家卫生镇复审。完善开放式小区封闭式管理模式,深化物业管理转型,提升老旧小区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两网融合可回收物回收模式,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推进垃圾分类提质增效。持续推进社区“微更新、微基建、微改造”项目,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大力推进智慧工地、社区消防安全等项目建设,开展建筑工地、危险化学品、燃气、特种设备、地下空间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加强违法用地巡查。健全应急管理协调机制,加强粮食和战略应急物资储备,强化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构建多方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格局。扎实做好信访、12345市民热线服务等工作,发挥智能安防、雪亮工程等技防力量,营造全民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五)聚焦民生改善,回应群众美好愿景,在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上迈上新台阶
统筹抓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和品质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快实施民心工程,大力推进政府实事项目,努力成为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的实践区。
强化社会保障水平。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实时调整防控手势,保障社区安全。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加强劳资纠纷隐患排查和调处。深化“好邻居”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充分、更均衡、更普惠的社区服务。深入开展走访慰问工作,解民之所需、民之所困。
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深化养老服务机制,完成社区长者食堂建设,实行标准化运营,平均每日可供餐800份。进一步加快推进玉昆产证办理,稳步推进小昆山敬老院改造,完善三个市民生活服务中心社会化管理模式。昆安幼儿园加快建设,平原小学抓紧手续办理,积极引进示范性高中入驻,优化小昆山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健身步道、健身场所建设,逐步补齐健身设施短板。做好老年人、残疾人、退役军人等服务保障,完成年度征兵任务,指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举办小昆山镇第五届运动会、田园铁人三项赛、田园健康跑等赛事,努力打造一镇多品特色文体品牌项目。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提高文明知识普及度,让更多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活动。挖掘利用现有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各类艺术人文活动,以文化提升小昆山城市文明素养。
(六)聚焦素质提升,聚力干部履职能力建设,在持续深化政府服务能力上打造新样板
牢记“三个务必”,坚持“苦干+实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永不止步的奋斗姿态,着力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以高质量政府自身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
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完善政府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自觉接受镇人大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以政府的“法治指数”提升社会的“公平指数”。
全面提高政府效能。严格落实真抓实干工作要求,营造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工作氛围。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好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持续加大对“拖低扯”“慵懒散”等作风问题整改,以政府的“效率指数”提升社会的“发展指数”。
筑牢政府廉政之基。认真履行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抓好各级审计问题整改,持之以恒纠“四风”。强化财政预算绩效考核,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加强对重点领域、重要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督,维护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政府的“清廉指数”提升群众的“满意指数”。
各位代表,立足新起点,我们豪情满怀,实现新跨越,我们重任在肩!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镇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全力谱写小昆山镇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加快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示范镇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