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泖港镇全面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 索 引 号:
- 主题分类:财政、金融、审计
- 公开主体:泖港镇
- 发文字号:泖府字〔2025〕22号
- 成文日期:2025-03-10
- 发布日期:2025-03-10
绩效管理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村(居)、企事业单位,机关各部门(科室):
《泖港镇全面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方案》已经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松江区泖港镇人民政府
2025年3月6日
泖港镇全面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
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决策部署和《松江区全面开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方案》(沪松府办〔2024〕17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强化成本效益分析,加强成本管控,按照“预算申请问成本、预算安排核成本、预算执行控成本、预算完成评成本”的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推动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双融合、双促进、双提升”,促进公共服务标准、成本定额标准和财政支出标准协调统一,实现财政资金降本增效、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财政管理和业务流程改进提升。
二、基本要求
统筹谋划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和实施路径,制定年度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计划,根据权责关系、分析难易程度,开展成本预算绩效分析。找准绩效基线,对标流程规范,确定成本定额,逐步形成科学合理、动态调整、分类分档的支出标准体系,强化成本管控约束,加大结果应用力度,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工作安排
(一)项目遴选。各单位、各部门要优化项目遴选机制,提升成本绩效分析的可用性。在项目选择上,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优先选择一是有一定历史数据,市场或相关行业标准数据容易获得的项目;二是历史成本或预算构成不清晰,降本、增效有一定空间的项目;三是业务流程、工作机制有进一步优化的项目。
(二)梳理形成实施目录。各单位、各部门对所有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建立目录库,按照降本增效、形成标准、优化管理、深化改革等目标,每年年初确定成本预算绩效分析计划,有序开展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工作。
(三)实施成本效益分析。各单位、各部门依据目录库,按照成本预算绩效分析任务,项目遴选后,通过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全面开展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加强成本管控。镇财政所会同各单位、各部门,对目录库中的项目进行梳理,把重点项目列入镇级年度成本预算绩效分析计划,分类组织推进落实。
(四)开展专题评审。对于实施成本效益分析的重点项目,组织相关部门对分析报告的质量开展评审,重点对报告形成的成果进行审核确认,落实成本分析结果应用。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实施主体责任。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强化绩效管理意识,压实主体责任,积极落实开展成本预算绩效分析,不断提高绩效管理能力,加强成本预算绩效分析结果应用。
(二)加强绩效管理。镇财政所负责制定镇级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对重点项目的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工作。落实第三方机构参与,并督促实施单位积极配合具体工作开展;同时加强对第三方机构的执业质量跟踪监督,强化对第三方机构的执业质量约束。
(三)加强绩效结果评审和应用。成立由镇监察办、财政所、经发中心(内审)、会计所、项目实施单位等部门组成的绩效结果评审小组,对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成本绩效分析进行专题评审,评审通过后形成成本绩效分析报告,有效落实成本预算绩效分析结果在预算安排、管理提升、完善政策等方面实质性应用。
五、工作要点
(一)对购买服务项目。全面开展对购买第三方服务项目的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特别对经常性项目,在采购前完成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形成成本预算绩效分析报告,并作为下次采购和以后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对建设领域项目。严格把控项目的功能需要、建设规模和建设支出,根据实际情况及主管部门的要求,开展项目成本预算绩效分析,着力提升投资效益。
(三)对采购货物项目。严格控制采购标准,合理把控功能需求,对采购量较大或采购内容较复杂的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及主管部门的要求,开展成本预算绩效分析,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六、分析内容
(一)确定效益水平。根据预算管理需要,充分考虑公共服务目标和服务标准,通过基线比较等方法,合理确定项目支出要达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水平。效益水平的设定,要与部门职能和中长期规划相衔接,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公众需要相适应,与财政可承受能力相匹配。
(二)明确业务流程。全面梳理分析业务流程,细化至业务末端节点,加强各环节成本合理性的分析研判,精简优化不科学的工作流程或环节。通过座谈走访、现场踏勘等多种方式,深入全面把握实施情况,推动业务流程整合再造,加强成本和质量控制,提高业务管理效率。
(三)核定成本投入。根据分析对象的具体特点,结合业务流程,细化项目分析指标,摸清成本构成,剔除不合理、无效成本。选用合理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综合衡量产出内容和投入成本,选择最优实施方案,对成本数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合数据采集分析、成本效益指标设定等重要质控环节,不断提高分析工作质效和报告质量。
(四)完善管理机制。在预算管理方面,明确财政支出保障范围,优化支出结构,制定或调整支出标准,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在业务管理方面,积极运用成本预算绩效分析结果,进一步优化项目立项、组织实施,建立健全成本管控工作机制。
七、主要任务
(一)强化事前绩效评估。各单位、各部门科学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全面开展事前绩效评估。事前评估报告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要件,要明确绩效标准和成本定额标准,提出统筹兼顾投入成本和预期绩效的最优方案。
(二)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各单位、各部门在编制年度预算和绩效目标时,应结合成本预算绩效分析结果、历年预算支出情况,逐项细化预算成本构成,编制成本绩效指标,强化成本管控的源头作用。成本指标尽量细化、量化,对于无法拆分核算的可设定分项成本控制数。
(三)强化绩效运行监控。各单位、各部门应按照“双监控”的要求,每年8月底前最少完成一次成本目标的跟踪监控工作,重点关注绩效目标的达成情况、成本指标的执行情况和财政支出标准的落实情况。对成本管控不到位、支出进度与当期效益、产出明显不符的,及时采取预警管控措施。
(四)强化预算绩效评价。各单位、各部门在继续做好产出、效益、满意度等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分析核定项目成本,深入评价成本控制情况,对预算规模和结构提出明确的优化完善建议,切实提升绩效评价质效。
(五)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探索完善公共服务项目的定性或定量标准,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结合业务活动特点,深度剖析业务流程,梳理各种核心业务和辅助业务的关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归集、分摊相应业务活动产生的直接和间接费用,通过基准分析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形成成本定额标准。同时,将成本定额标准作为财政支出标准建设的重要参考,进一步厘清财政保障范围,优化财政保障方式,逐步完善财政支出标准体系。
(六)强化绩效结果应用。成本预算绩效分析结果与下年度预算挂钩,并作为以后年度预算安排审核的重要参考,杜绝项目预算先减后增、此减彼增等现象。充分利用成本分析中形成的公共服务绩效标准、成本定额标准和财政支出标准,切实做到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