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洞泾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 行动计划(2023-2025)》的通知
- 索 引 号:SHSJ60-009002-20230517-00002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
- 公开主体:洞泾镇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2023-05-17
- 发布日期:2023-05-17
各有关部门、单位:
《洞泾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经镇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现予以印发,请各部门、各单位落实好相关工作。
上海市松江区洞泾镇人民政府
2023年4月20日
洞泾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
为贯彻网络强国、制造强国、数字中国战略精神,根据《“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工信部规〔2021〕182号)《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沪府办发〔2021〕29号)的工作部署,按照《上海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及任务分解表(沪数字化办〔2022〕2号)、《松江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等文件要求,加速构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赋能洞泾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订本行动计划,实施期限为2023年—2025年。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工作要求,紧扣“工业互联网促经济数字化转型”工作主线,依托松江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资源禀赋,按照“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通过数字化赋能企业组织模式、业务方式与就业范式创新变革,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和韧性,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形成‘链主’平台、智能工厂、超级场景、创新生态‘四位一体’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体系”的总体思路推进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建成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产业集群中心、数字化转型标杆,助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推动全镇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数字化转型比例不低于85%。围绕“强技术、搭平台、覆全链、构生态”四大方面,部署落实四项工作,即:聚焦技术突破、瞄准平台搭建高效赋能、紧盯全产业链数字转型、着力推进数字生态体系完善,进一步深化以洞泾为中心、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的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基地的影响力。
——瞄准平台搭建。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内企业上平台上云。打造“工赋链主”企业,通过数字技术创新手段解决产业链上下游和产业集群内企业共性问题,具备较高应用价值(如提高生产和经营管理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带动和赋能上下游企业。
——聚焦标杆引领。打造1—3个标杆性智能工厂,10—20个示范性智能工厂,培育50个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支持、引导镇内优质企业通过技改、数字化转型等,不断提升自身智能制造水平。
——紧盯技术突破。聚焦人工智能和在线新经济领域的细分行业,引进和培育数字供给服务商、工业云,深挖全产业链数字化新潜力,推动高质量工业数据集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交易。
——注重生态打造。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分类分级管理以及政策宣贯、应急演练等工作;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利用区块链技术,创新金融产品,打造科技金融产品服务链。
三、工作任务
(一)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
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聚焦“6+X”战略性新兴产业,找准关键工业场景,依托保隆科技、科大智能、尚实航空、中科教育、元启实业等行业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围绕数据采集、平台管理、建模分析和平台间互联互通等关键技术能力,培育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助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改造全覆盖,不断提升产业链重点企业数字化水平。支持“链主”企业、重点平台等结合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共性需求打造数字化平台,以数据要素流通应用为核心,促进上下游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
加快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依托区工业云,鼓励中小企业应用轻量化、模块化、低成本的工业互联网设备和系统,加快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降低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成本,推进镇域内中小企业上平台上云,推动镇域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智改数转”全覆盖。
(二)搭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场景
打造智能制造示范标杆项目。基于洞泾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与产业特色优势,梳理一批智能制造新模式新业态,凝练一批智能制造典型场景。以保隆科技智能工厂为“链主”企业,组织重点企业围绕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流程,建设示范性智能工厂;以华科智谷为“链主”企业,面向单个或多个制造环节,通过 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核心制造环节的深度融合,深挖数智化新潜力,培育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积极争取获得各级专项支持或试点示范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
培育创建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积极推动科大智能洞泾产业园、G60松江·安徽科创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松江园区(洞泾)等启动5G AGV试验网服务,实施完成 “双千兆”网络建设;优化园区公共服务创新,围绕经济运行、创新、“双碳”、检验检测、产融合作等共性管理和服务需求,支持园区打造数字化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工业数字化创新中心,提升园区数智转型整体成效,争创市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和数字化绿色低碳园区。
(三)优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供给驱动
搭建解决方案服务商供给平台。依托区内引进和培育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及《松江区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和运营商能力清单》,对纳入名录的服务商开展各类宣传推荐,积极开展供需对接活动。
开展两化融合管理贯标工作。配合区相关部门组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机构交流会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专题培训班,重点支持和推动镇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重点企业开展贯标。
(四)完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生态体系
增加服务供给。引导电信运营商、平台运营方、服务机构、第三方软件商、数据服务商及集成商等为各类型企业提供数字化诊断、网络升级改造、建平台、上云上平台、工业APP、数据挖掘、工控安全等专业化服务,推动镇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加速服务化、软件化转型,将数字化转型经验形成行业解决方案对外输出。
强化安全保障。指导推动企业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分类分级管理以及政策宣贯、应急演练等工作。每年推动不少于1家工业企业开展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
加强人才培训。配合区相关部门,围绕行业需求,将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主要负责人输送至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实训基地培训。
(五)加强数字化转型区域协同联动
聚焦区域政策共享。借助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专业服务机构目录及九地市跨区域数字化转型政策,积极引导镇域内企业上平台上云,为企业数智化发展赋能。
聚焦数据平台共建。发挥国家火炬洞泾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国字招牌影响力,协同G60科创走廊九地市,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共享人工智能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资源。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洞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镇经发办、规建办、平安办、财政所、经发中心、应急管理中心、党群办、党群办(宣传)、洞泾派出所、洞泾市场所等相关部门及经济口各管理公司组成,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发办,由经发办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
(二)优化政策供给
进一步整合优化市级、区级主管部门对于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专项支持和政策制定,制定出台更符合洞泾实际的数字化转型政策,加大对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等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和项目建设,重点支持企业网络、平台和安全体系能力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数字化产业发展。
(三)保障人才供给
坚持需求导向,依托松江大学城优质人才资源,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大力吸引数字化转型工作所需人才来洞泾发展。同时,联合高校积极打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实训基地,更好地匹配人才供需关系。同步开展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主要负责人数字化转型培训全覆盖,从生产源头端启用数字化。
(四)加强考核评价
将企业数字化程度、数智生产水平作为评价企业的标准之一,综合考量企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贡献。
附件:1、洞泾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2、洞泾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任务分解表
附件1
洞泾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洞泾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子担任,负责全面工作;副组长由镇党委副书记洪良军,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金文廑,镇党委委员张燕,副镇长孙燕飞,主要协同组长抓好产业数字化转型相关领域工作。领导小组组员如下:
组 员: 陈 玮 党群办主任
张 莉 党群办(宣传)负责人
林裕东 经发办主任
张 瑛 平安办主任
孙家蔚 规建办主任
陆 梅 财政所所长
蔡雪莲 经发中心主任
闵楼英 应急管理中心负责人
徐 靖 百颗星公司总经理
冯玉华 人工智能公司总经理
沈坚强 商贸公司总经理
马佩峰 农副公司总经理
潘爱清 资产公司总经理
潘广利 科技发展公司总经理
张沈杰 城发公司总经理
盛奇峰 洞泾市场所所长
林 磊 洞泾派出所所长
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经发办。
备注:领导小组成员如遇岗位调整,由新上任人员接任,不再另行发文。
附件2
洞泾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任务分解表
序号 |
单位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三年合计(85%数转率) |
||||
完成数字化诊断 |
完成数字化转型 |
完成数字化诊断 |
完成数字化转型 |
完成数字化诊断 |
完成数字化转型 |
完成数字化诊断 |
完成数字化转型 |
||
1 |
百颗星 |
45 |
22 |
15 |
20 |
10 |
9 |
70 |
51 |
2 |
人工智能 |
15 |
4 |
5 |
6 |
10 |
20 |
30 |
30 |
|
全镇合计: |
60 |
26 |
20 |
26 |
20 |
29 |
100 |
81 |
注:数字化转型标准后续参考“上海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评估评价指标体系”。
政策咨询
文件预览
相关附件
相关稿件
扫码查看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