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体育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
为全面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落实体育强国各项目标任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国办发〔2020〕36号)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民健身工程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意见》(沪府办〔2021〕8号)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实施背景
体育健身设施是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十三五”期间,松江区紧紧围绕人民群众需求,统筹建设体育健身设施。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有市区级体育中心2个、社区市民健身中心3个、体育公园1座、市民益智健身苑点1001个、市民球场102片、市民健身房16个、市民健身步道86条,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覆盖面广、类型多样、普惠性强的公共体育设施体系。目前,松江区共有全国体育标准场地4211个,场地总面积达到500.51万平方米,按照190.97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2平方米,体育场地总面积位居全市第三位。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体育健身设施仍然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结构不优、管理不善的问题。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区将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加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增加体育健身设施供给,持续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松江打造独立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的战略定位,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增强人民体质,提升生活品质,推动体育健身设施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增加体育工作在松江新城和“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建设中的贡献度。
三、基本原则
科学布局,突出重点
综合考虑全区存量体育健身设施情况,按照各镇、街道经济水平、人口规模、存量资源等情况,进行合理均衡布局。着力解决体育健身设施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结构不优的突出问题,加大对人口密集区和农村地区的倾斜。
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创新健身载体,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和规模,注重建设实效。按照“体育惠民,健康松江”的工作要求,加强公益性、基础性体育健身设施的供给,满足市民就近、方便健身的需求。
政府引导,多方参与
加强体育健身设施的统筹规划,发挥各级政府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升体育健身设施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水平。
挖掘存量,做强增量
充分挖掘现有存量体育健身设施的潜力,多措并举,提升存量体育健身设施质量和使用效能。全力推动体育健身设施复合利用,用好城市零星土地,盘活绿化空间、路桥附属建筑屋顶,按照既定规划,加快推进落实,提高建设速度。
创新机制,加强监管
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在符合环保和安全的前提下,应为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建设体育健身设施创造宽松环境,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充分利用“一网通办”平台,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
四、总体目标
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体育惠民,健康松江”的工作要求,围绕“打造全民健身活力之城,建设体育强区”的奋斗目标,构建“处处可健身”的高品质运动空间。到2025年,新增体育场地总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新(改)建体育健身设施项目超过100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全民健身工作质量显著提升,松江新城健身环境处于上海五大新城领先水平。
五、主要任务
推进松江新城体育中心建设
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要求,建设与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的松江新城体育中心,提升综合性体育场馆的功能和品质。做好松江新城体育中心规划布局,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目标,优化松江新城体育中心功能,尽早开工建设。
支持都市运动中心建设
支持新时代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都市运动中心建设,推进松江区洞泾镇建设“体育+文旅+教育+商业+科技”等多元融合的未来湾都市运动中心,使其能够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领园区型、商区型、户外型等多类型都市运动中心建设热潮。计划建成都市运动中心不少于3个,为市民提供体育健身和休闲娱乐的多元空间,打造健身的新去处、消费的新载体、城市更新的新空间、健康松江的新地标。
打造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依托佘山地区体育资源集聚的优势,支持佘山镇创建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盘活佘山高尔夫球场、天马乡村俱乐部、上海天马赛车场、申鑫迈驰帆船俱乐部等场地资源,扩大高尔夫“世锦赛—汇丰冠军赛”、CTCC中国汽车场地职业联赛、帆船帆板大师赛等赛事影响力,集聚更多优质场地设施和赛事活动落户佘山。将佘山地区打造成为体育特征鲜明、文化气息浓厚、产业集聚融合、生态环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盘活存量体育场馆资源
推进区属体育场馆专业化运营和智慧场馆建设工作,提升场馆社会服务功能和运营效率。协调推动三新体育中心服务能级提升,做好场地设施维修维护各项工作。推进大学城体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合理安排日常教学、社区开放、承接赛事的各项功能。
深入实施体育健身设施“六百”工程
按照亲民、便民、利民、惠民的原则,持续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体育健身设施“六百”工程,即社区市民健身中心街镇辐射率达到100%、体育公园街镇辐射率达到100%、市民健身房街镇覆盖率达到100%、益智健身苑点居村覆盖率达到100%、市民健身步道(骑行道)总里程达到100公里、智慧运动场数量达到100片,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区级、街镇级、社区级三级联动的体育健身设施供给格局,重点推进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和体育公园建设。
加快推进城市慢行系统建设
依托山、水、林、园资源,建设慢步道、跑步道、骑行道相互连通的城市慢行系统,拓展休闲健身空间。打造黄浦江松江段沿线生态慢行系统,建成利用沿江、沿河资源优势建设体育健身设施新标杆。提升广富林郊野公园、松南郊野公园、佘山旅游度假区慢行步道和骑行道的功能和品质,成为体旅融合发展、展示松江城市形象的新地标。结合松江区“十四五”滨水空间绿道改造提升规划,以绿道为主,适度嵌入体育健身设施,实现绿道与步道相融合。
倡导场地空间的复合利用
通过复合利用的方式,打造全民健身的新载体,布局落实体育健身设施项目。在工业、商业、公共服务、建筑屋顶等可利用建筑空间区域,因地制宜嵌入体育元素,提升空间利用率。加强体育健身设施和文旅、养老、教育、卫生、商业等其它服务设施功能整合,按照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市民健身驿站、智慧健康驿站等复合型体育场所建设标准,有序进行体育健身设施嵌入和复合利用,计划建成长者运动健康之家8个、市民健身驿站20个、智慧健康驿站12个。
落实社区服务配套
新建居住小区按照有关规划、建设标准配建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相应环节应征求区体育部门意见,不得挪用或侵占。社区体育健身设施未达到规划要求或建设标准的既有居住小区,须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建设社区体育健身设施。不具备标准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条件的,鼓励灵活建设非标准体育健身设施。增加青少年社区体育健身设施供给,更好满足全人群、全周期健身需求。加强社区足球场建设,新(改)建社区足球场20片,每万人拥有足球场达到1片,确保有条件的新建居住社区至少建设一片非标准足球场地设施。
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健身设施供给
探索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以租赁方式向社会力量提供用于建设体育健身设施的土地。鼓励社会力量在存量用地新建、改建过程中建设体育健身设施,可参照城市更新相关政策给予一定的建筑面积奖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室外体育健身设施在符合相关规划要求的前提下,由各相关方协商依法确定体育健身设施产权归属,建成后5年内原则上不得擅自改变其产权归属和功能用途。推动公共体育场馆社会化、专业化运营,规范委托运营模式和程序,鼓励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筛选运营团队,在保证公益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公共体育场馆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支持科技赋能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
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管理中的应用。鼓励建设符合环保和安全等要求的气膜结构健身馆、装配式健身馆,支持建设多功能、多用途、可转换的室外健身设施。鼓励有条件的体育健身场所应用大数据、云转播、VR、AR等科技元素,构建体育健身新生态。打造智慧化管理手段,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在人脸识别、场馆导引、智能信息发布、心肺监测、危险报警等场景中的应用,提升全民健身智慧服务能力。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形成体育健身设施补短板工作的思路、规划和措施,将有关内容及时纳入松江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等衔接,依法保障体育健身设施用地。应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成立由区发改委、区规资局、区建管委、区财政局、区体育局、区绿化市容局、区水务局、区民防办等部门组成的重点建设项目工作推进专班,各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同合作,合力推进体育健身设施建设。
(二)完善投入机制
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对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给予经费保障。完善引导和鼓励政策,出台《松江区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支持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三)严格项目管理
体育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建立工作机制,做好项目的组织、协调、监督等工作,加强全过程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及时开工,按时完工。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等法律法规,保证建设质量,项目建成后及时组织验收,按时投入使用。
(四)加强宣传推广
充分发挥体育健身对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作用,推进健康关口前移,讲好体育健身故事,不断提升市民体育健身素养,及时总结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管理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加大推广力度,营造“健身即时尚”的良好氛围。
附件:1.松江区体育设施补短板五年计划主要指标
2.松江区体育健身设施可利用空间目录(2021
版)
附件1
松江区体育健身设施补短板
五年计划主要指标
序号 |
领域 |
指标名称 |
单位 |
属性 |
2025年 |
1 |
综合 设施 |
新(改)建市区级大型体育场馆 |
个 |
预期性 |
1 |
2 |
新(改)建都市运动中心 |
个 |
约束性 |
3 |
|
3 |
社区 设施 |
新(改)建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
个 |
约束性 |
12 |
4 |
新(改)建体育公园 |
个 |
约束性 |
16 |
|
5 |
新(改)建市民健身步道(骑行道) |
公里 |
约束性 |
100 |
|
6 |
新(改)建市民球场(不含社区足球场) |
片 |
约束性 |
40 |
|
7 |
新(改)建社区足球场 |
片 |
约束性 |
20 |
|
8 |
新(改)建市民健身房 |
个 |
约束性 |
10 |
|
9 |
新(改)建市民益智健身苑点 |
个 |
约束性 |
600 |
|
10 |
复合 利用 |
新建长者运动健康之家 |
个 |
约束性 |
8 |
11 |
新建市民健身驿站 |
个 |
约束性 |
20 |
|
12 |
新(改)建智慧健康驿站 |
个 |
约束性 |
12 |
|
13 |
定量 指标 |
体育场地总面积 |
万平方米 |
预期性 |
580 |
14 |
新增体育场地面积 |
万平方米 |
预期性 |
80 |
|
15 |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
平方米 |
预期性 |
3 |
|
16 |
新(改)建体育健身设施项目 |
个 |
约束性 |
1000 |
附件2
松江区体育健身设施可利用空间目录(2021版)
序号 |
街镇 |
地址 |
可利用 |
原用途 |
近五年内 |
所有权 |
可利用 |
可利用方向 |
1 |
永丰街道 |
永隆路 |
26400 |
空闲用地 |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
永丰街道 |
长期 |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
2 |
仓轩路荣乐西路 |
34761 |
公园绿地 |
体育公园 |
永丰街道 |
长期 |
体育公园 |
|
3 |
中山街道 |
五龙湖公园 |
120000 |
公园绿地 |
体育公园 |
商务区 |
长期 |
体育公园 |
4 |
九里亭街道 |
九里亭小区内 |
6900 |
空闲用地 |
文体中心 |
九里亭街道 |
长期 |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
5 |
广富林街道 |
龙马路以东银泽路以北 |
19333 |
空闲用地 |
文体中心 |
广富林街道 |
长期 |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
6 |
九亭镇 |
吴家浜公园 |
5000 |
公园绿地 |
体育公园 |
九亭镇 |
长期 |
体育公园 |
7 |
车墩镇 |
c19-11-07 联梅路 |
12814 |
新规划体育用地 |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
车墩镇 |
长期 |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
8 |
c19-10-06 联梅路 |
1000 |
新规划体育用地 |
文体中心 |
车墩镇 |
长期 |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
|
9 |
c18-37-07旗亭路 |
25114 |
新规划体育用地 |
体育中心 |
车墩镇 |
长期 |
区级体育中心 |
|
10 |
c18-43-07旗亭路 |
31191 |
新规划体育用地 |
体育中心 |
车墩镇 |
长期 |
区级体育中心 |
|
11 |
c19-28-05 南乐路延伸 |
18774 |
新规划体育用地 |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
车墩镇 |
长期 |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
|
12 |
车亭公路128号 |
20000 |
西上海高尔夫 |
体育公园 |
车墩镇 |
长期 |
体育公园 |
|
13 |
洞泾镇 |
沪松公路古楼路以南 |
65600 |
空闲用地 |
都市运动中心 |
洞泾镇 |
长期 |
都市运动中心 |
14 |
新农河路长兴东路 |
13910 |
空闲用地 |
文体中心 |
洞泾镇 |
长期 |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
|
15 |
新桥镇 |
九新公路东侧、云廊二期北侧 |
19818 |
空闲用地 |
体育公园 |
新桥镇 |
长期 |
体育公园 |
16 |
新南路明兴路东侧 |
12790 |
空闲用地 |
文体中心 |
新桥镇 |
长期 |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
|
17 |
佘山镇 |
68A-04A |
51470 |
新规划体育用地 |
文体中心 |
佘山镇 |
长期 |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
18 |
12A-08A |
9003 |
新规划体育用地 |
社区文体设施 |
佘山镇 |
长期 |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
|
19 |
19A-02A |
17820 |
新规划体育用地 |
社区文体设施 |
佘山镇 |
长期 |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
|
20 |
小昆山镇 |
小昆山镇文翔路中德路交叉路口南边200米 |
24613 |
空闲用地 |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
小昆山镇 |
长期 |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
一图读懂《松江区体育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