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松江区电子信息产业智能终端细分赛道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
- 索 引 号:002030N1012024120947
- 主题分类:其他
- 公开主体:区政府
- 发文字号:沪松府〔2024〕129号
- 成文日期:2024-12-05
- 发布日期:2024-12-05
印发《松江区电子信息产业智能终端
细分赛道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2025-2027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松江区电子信息产业智能终端细分赛道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2024年12月5日
松江区电子信息产业智能终端细分赛道
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为贯彻落实市区协同推进电子信息产业智能终端细分赛道的工作部署,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智能终端产业新高地,锻造松江产业发展新增长极,根据《上海市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松江区关于推进重点产业“一把手”工程的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精准落实新型工业化和市区协同推进重点产业细分赛道发展的战略部署,紧抓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AI大模型等赋能智能终端产业升级发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重要机遇,发挥“一把手”工程工作机制优势,统筹精锐力量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智能终端产业集群,擦亮松江区特色产业品牌。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终端带动。发挥智能终端整机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带动作用,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提高产业协同创新水平和产业链配套能力,降低终端产品成本,构建优质产业生态,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发展格局。
强化创新引领。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以推进核心技术攻关为基础,以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为途径,引导企业加大对整机、终端芯片、关键零部件、基础软件创新研发投入,构建完善的产业创新体系。推进智能终端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
坚持品牌提升。围绕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加快实施品牌培育工程,坚持“外部引进”和“本土培育”并举,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智能终端品牌,丰富“松江优品”品牌矩阵,持续提升智能终端产业规模能级。
构建开放生态。加快推进松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智能终端产业融合发展。紧抓产业数字化、城市智慧管理契机,拓展智能终端产品在生产、生活、城市管理等广泛领域的市场应用。进一步提升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水平。
(三)主要目标
全面提升松江区智能终端创新研发、创意设计、智能制造能力及产业链配套水平,打造具有高辨识度的国内智能终端智能智造高地、总部集聚高地。
——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到2027年,智能终端产业规模超500亿元。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信创终端、“AI+终端”、卫星终端等主要品牌终端产品产量显著提升。提升松江区消费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松江区信创产业集群两大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规模能级。
——创新能力加速跃升。到2027年,力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机构累计数量突破100家,培育和引进具有品牌辨识度的龙头企业2-3家。部分关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有一批产品入围市级各类创新产品目录。
——终端产品应用广泛。拓展终端产品应用场景,在制造业、家居、医疗、养老、教育、商贸、交通、环卫、公共安全等领域打造一批高品质应用标杆项目。提高智能制造水平,规模以上智能终端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新增智能工厂不少于10家。
——产业集聚度加速提升。围绕中山工业园重点布局智能仪器仪表、AI PC终端等,围绕G60信创产业园及6G孵化器重点布局信创和6G终端,围绕洞泾人工智能产业基地重点布局智能机器人,围绕临港松江科技城重点布局虚拟现实交互终端、卫星互联网终端,围绕G60电子信息国际创新产业园重点布局软硬件配套。
二、重点发展方向
(一)智能机器人。坚持“做优产品、拓展应用”,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产品体系。大力发展应用于检测、焊接、装配、喷涂、搬运、磨抛等场景的高精度、高可靠性工业机器人,赋能智能工厂(场景)建设。支持开展前沿探索性研究开发,大力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推进危险环节作业机器人、安防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示范应用。放大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知名企业集聚效应激发产业新活力。
(二)信创终端。坚持“国产替代、培育动能”,建设集“设备、硬件、软件、服务”于一体的信创终端产业基地。提升国产服务器、工控机等终端产品性能,打造良好信创应用生态。发挥国家商用密码检测(上海)中心,上海市无线电检测中心、密码安全测试技术联合实验室等平台优势,积极拓展政府、国防、金融、交通等关键领域信创产品应用,提供高可靠性信息安全保障。
(三)虚拟现实交互终端。坚持“以虚促实、打响品牌”,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加速推进虚拟现实交互终端企业布局发展。鼓励各类虚拟现实技术和终端设备迭代升级,优化感知交互沉浸体验度,向高性能、低成本演化。加大对G60脑智科创基地支持力度,加速脑机接口技术突破与产业化。拓展虚拟现实交互终端应用场景,培育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消费级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
(四)智能家居。坚持“做大规模、引领潮流”,大力发展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门禁、智能电梯产品。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5G/6G、人机交互等技术应用,提高产品互联互通服务水准。提升产品工业设计水平推出终端爆款。打造智能家居“总部研发+高端制造”集聚基地。
(五)AI+终端。坚持“AI融合、应用创新”,推进AI大模型、AI算法和AI智能硬件等AI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推出新产品、拓展新业态,促进产业升级。支持企业面向多元应用需求,创新研发生产新型AI终端产品。大力引进AI PC、AI服务器、智能车载设备、智能手机、智慧穿戴设备及其他各类新型AI智能终端项目,打造高品质、高附加值自主品牌。
(六)智能仪器仪表。坚持“创新突破、集群带动”,立足松江区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创新企业集聚资源禀赋,支持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力度,加快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智能检测仪器、智能分析仪器、智能计量仪器、智能仪表等终端产品。推动终端产品进生产线、进科研院所、进千家万户,扩大市场份额。
(七)卫星互联网终端。坚持“链主带动、超前布局”,依托卫星星座运营、卫星制造等领域链主企业牵引带动作用,加快引进和布局重点行业应用终端研发生产企业。鼓励发展新一代机载、车载、船载等卫星互联网终端产品,支持各类终端小型化、便携化、轻量化发展。
(八)软硬件配套。坚持“协同发力,做强支撑”,提升关键零部件、元器件、软件等配套能力。推进图像处理、射频、MCU、AI、AIoT、5G/6G通信等智能终端芯片和模组技术突破,提高精密零部件、传感器、智能汽车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固链补链强链重点行动
1.加强产业链精准招商。绘制松江区智能终端产业链全景图,聚焦产业链终端领域、关键环节,明确招商目标,制定招商“路径图”。围绕智能机器人、信创终端、虚拟现实交互终端、智能家居、AI+终端等领域加大力度招引培育智能终端链主企业、龙头企业、细分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产业集聚集群提升整体影响力。(责任单位:区经委、洞泾镇、泗泾镇、九亭镇、中山街道等)
2.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支持终端产品研制生产企业联合零部件、元器件、软件等领域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终端产品创新迭代升级。开展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鼓励更多中小企业融入终端企业产业链供应链。支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智能终端产业链深度合作,提升区域配套水平。(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科创发展办)
(二)创新体系构建重点行动
3.强化创新主体培育。以培育创新主体为抓手,打造产业发展强力引擎。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隐形冠军”方向发展,培育一批技术实力领先的科创领军企业。集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建立智能终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科委、泗泾镇、洞泾镇、中山街道、经开区、九亭镇、新桥镇等)
4.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动态把握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趋势,在核心芯片、6G、高精度传感器、新型近眼显示器件、脑机接口、端云协同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成果。支持细分领域重点企业积极承接国家、市级产业基础创新项目、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等重大项目。支持建设“整机+关键零部件+基础材料”协同攻关机制。(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科委、区数据局、泗泾镇、九亭镇、佘山镇、洞泾镇)
(三)终端品牌培育重点行动
5.打造终端品牌产品。聚焦智能终端各细分领域打造一批高知名度的行业引领品牌、新晋科技品牌和时尚消费品牌等。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终端产业融合创新,开发一批智能化新品、潮品、爆品。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产品形态、功能、商业模式上加强创新,打造更多贴近用户需求的特色智能终端产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工业设计中心,提升产品工业设计水准。支持企业参加“上海制造佳品汇”、国内外各类高端展会等。鼓励企业开展AEO高级认证,提升企业“出海”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责任单位:区经委、中山街道、洞泾镇、九亭镇、新桥镇、松江海关)
6.提升先进制造水平。鼓励终端企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提升。支持终端企业打造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供应链管理。完善绿色制造规范和标准体系,推进终端产品回收和资源综合利用,引导绿色消费。提高工业服务业赋能智能终端制造企业发展水平,增强“松江优品”的现代感、美誉度和产品品质,提高产品附加值。(责任单位:区经委、区数据局、区发展改革委)
(四)产业生态优化重点行动
7.完善AIoT生态体系。积极引进更多的智能终端生态软硬件企业在松布局发展。推进智能终端产品统一互联标准,在用户接入、设备接入、服务接口、信息安全等方面打破产品品牌和品类壁垒,实现智能终端设备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优化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于智能物联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的相关法律、社会伦理研究,推动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提高数据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责任单位:区经委、区数据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监管局)
8.加强产业要素对接。鼓励教育、医疗、交通、文旅、公共安全等职能部门以及各行业企业发布智能终端应用场景需求,支持智能终端企业参与应用场景建设,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内循环。加强与智能终端头部企业、重点产业园区、行业组织等主体合作,积极举办高能级智能终端产业要素对接大会、投资促进活动等,全力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委、区交通委、区文化旅游局、区公安分局、区经委、区科委)
9.优化全生命周期服务。建立智能终端签约项目、在建项目、投达产项目及存量重点项目清单,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优化全生命周期服务工作机制。聚焦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加快形成定位差异化、产业集群化、多点布局协同发展的格局。积极创建智能终端细分领域特色园区、培育型园区,丰富园区功能,构建生产宜业、生活宜居的产业生态。(责任单位:区经委)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建立区长作为电子信息产业智能终端细分赛道“一把手”工程总负责人,分管副区长作为智能终端“链长”的工作推进机制。成立由区经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科委、区财政局、区人才工作局、区数据局、区规划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应急管理局、经开区、泗泾镇、洞泾镇、中山街道等组成的区级工作专班,加强与市级工作专班协同,协调推进产业顶层设计、优质项目导入、产业技术创新、质量品牌提升等重点工作。(责任单位:专班各成员单位)
(二)优化政策服务
制定并落实智能终端专项政策,用好市级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区级“卡脖子”专项、产业技术创新专项、技改等政策,促进智能终端企业创新集聚发展。引导政府基金(含市三大先导产业基金)、各类科创基金、产业发展基金等向智能终端重点项目和高成长性项目倾斜。(责任单位:区经委、区发展改革委)
(三)强化人才支撑
发挥市级人才政策、区级“1+10”人才政策、新城人才政策叠加优势,加大对智能终端细分领域海内外高端人才、行业紧缺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支持力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开设智能终端相关专业学科,支持校企联合共建研发中心、人才实训基地,培养符合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的创新性人才、复合型人才。(责任单位:区人才工作局)
(四)促进终端应用
以“应用促终端、体验促终端”思路为指导,紧抓上海市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与创新产品扩大应用、消费品以旧换新重要机遇,扩大智能终端产品市场应用规模。鼓励以政府采购、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等方式拓展应用。支持企业“抱团出海”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责任单位:区经委、区财政局、区机管局、松江海关)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2月5日印发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