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政策文件库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1146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信息来源:
浏览
【字体:
  • 索  引  号:002030N1012022102122
  • 主题分类:文化、广播、新闻出版
  • 公开主体:区政府
  • 发文字号:沪松府〔2022〕120号
  • 成文日期:2022-10-17
  • 发布日期:2022-10-17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全文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

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1146号

提案的会办意见

 

市文化旅游局

    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1146“关于进一步加大上海地区文明探源工作力度的建议”提案已收悉,会办意见函告如下:

松江数千年的历史长河,留下了丰富的文物资源。民间一直有“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先有广富林,后有松江史”的说法。1959年,广富林古文化遗址被发现;1961年,在广富林发掘了两座良渚文化时期的墓葬;1977年,广富林遗址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地点;1984年,上海市政府题名立碑“广富林古文化遗址”,并确定为上海古文化遗址保护地;1999年至2005年,在对遗址的再次调查及发掘后,发现并确认了“广富林遗存”;2006年,在环太湖地区考古学术研讨会上,正式确定广富林文化的命名,广富林文化在上海和全国早期文明研究中的重要性不断突显、专业地位进一步强化;2013年,广富林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以广富林文化遗址为代表,如何提升上海地区文明探源工作力度,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松江区主要推进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考古成果展示和项目转化

被誉为“海派之源,揽尽上海千年历史”的广富林文化遗址于2018年正式对外开放。广富林文化遗址景区展示了原始的社会状态,再现了数千年前人们的饮食起居习惯。遗址内包括:广富林遗址核心保护区、广富林文化遗址考古研究展示馆、核心地标——骨针广场、广富林文化展示馆、古陶艺术馆、木艺展示馆、陈子龙纪念馆、知也禅寺、三元宫和富林印记展示馆等。目前,松江区正在全力推进广富林文化遗址内的博物馆新馆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上海展览基地的立项工作。

二、创新推进文旅数字化建设

在文物保护、成果展示等方面,松江区积极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发掘文物的人文价值。一是综合运用新兴技术展示文物和历史场景,参观者通过ar全景技术可以畅游广富林文化遗址,感受身临其境般的“虚拟现实游览”。二是着力加快文化旅游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推动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数字化建设,启动松江智慧文旅平台建设,挖掘新技术应用场景。

三、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手段新模式

“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作为物华天宝的“文博之府”,松江利用区域内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古建筑群,打造起一座没有围墙、不设围栏的“城市露天博物馆”。2022上海旅游节期间全新发布“海派城市考古”线路,为喜欢人文历史的游客提供了深入探访松江的机会。“富林寻根之旅”“仓城访古之旅”“府城古韵之旅”“佘山人文之旅”四大路线串联起“城市露天博物馆”中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经典地标,让市民游客切身感受松江6000年的历史与文明。2021年7月起,松江区联合乐游频道共同策划展示“松江城市露天博物馆”内涵内容的节目,以超高清4k技术,拍摄制作文博旅游系列纪录片《历史现场》系列之《松江城市露天博物馆》,并在电视(乐游频道、生活时尚频道、4k频道)、新媒体(松江城市露天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乐游频道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账号、腾讯视频专区)播放。

下一步,松江区将持续聚焦“人文松江”建设,抢抓松江新城发展新机遇,加快推进广富林文化遗址内的博物馆新馆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上海展览基地项目的转化和落地;进一步聚焦建设“文博之府”目标任务,谋划制定文物工作战略规划,处理好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有效开发与保护的前提下,做到永续利用;坚持以“上海之根”为主题,以广富林文化遗址为载体,不断提高松江区考古成果展示水平,积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以上意见供你单位统一答复提案者时参考。

 

 

 

20221017

 

联 系 人:孙             联系电话:37735812

联系地址:松江区园中路1号  邮政编码:201620

 

 

 

政策咨询

验证码
点击播报验证码
分享到:

文件预览

相关稿件

扫码查看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