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上海市关于知识产权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着眼缓解本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着力发挥金融资本带动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重要作用,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近期编制完成了《松江区加强知识产权金融工作的若干意见》(送审稿),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编制背景
当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普及度和覆盖面尚难以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高新技术企业与产业园区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需求迫切,但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融资的比例不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先后在《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就知识产权金融工作做出了决策,均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上海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2021—2035年)》均明确要求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工作,深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创新,优化知识产权金融发展政策和环境。
2021年9月,市知识产权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上海银保监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版权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知识产权金融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上海知识产权金融促进工作的顶层设计,对区级政府提出了“构建市区联动的工作格局”、“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扶持政策”等工作要求。
二、编制过程
知识产权科于3月份启动文件编制工作,在3月初、5月底相继组织召开了相关职能部门和银行参加的座谈会,于6月初形成初稿。6月份,组织召开了区发改委(金融服务办)、区财政局、区科委、安信农保等单位参加的座谈会,并与专门中国银行、上海银行、农商银行松江支行等银行沟通联系;6月30日,分管副局长带队前往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处专门汇报了文件编制工作,得到了市知识产权局的意见指导。7、8月份,在前期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征求意见稿,主要征求了区发改委(金融服务办)、区财政局、区经委、区科委等职能部门意见。9月份,综合各方面意见建议,形成了文件送审稿。
三、主要思路与目标
《若干意见》的工作思路是,贯彻落实上海市及有关部门关于加强知识产权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聚焦工作机制建设和服务能级提升,强化“政企银保服”联动,积极行动,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服务等工作深入开展,更好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若干意见》的主要目标是,形成松江区知识产权金融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分担机制,完善贴息、贴费、风险分担等扶持政策,助力加快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推动知识产权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创新,带动知识产权价值实现。
四、主要内容
《若干意见》共5章19条,分别是完善知识产权金融工作机制(4条)、提升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能级(4条)、创新知识产权金融风险分担机制(4条)、持续开展知识产权金融宣传培训(3条)、组织保障(4条)。
涉及完善知识产权金融工作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组建松江区知识产权金融工作推进小组,各相关部门、街镇、园区强化协调联动,将贷款贴息、保费贴费、风险补偿等配套政策有效融合,设置科学高效的业务办理流程,畅通知识产权金融产品与企业融资需求的供需对接渠道。
提升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能级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以知识产权质押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企业,给予利息补贴;对参加专利保险、商标保险等知识产权保险产品的企业,给予保费补贴;鼓励金融机构以高质量知识产权为标的,拓展知识产权资本化运营模式。
创新知识产权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推进“业务联动、风险分散、统筹实施”的协同模式,结合本区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科技金融等专项工作,通过实施组合贷款等形式扩大专利、商标质押融资贷款的规模和受益面;建立政府参与,银行、保险、担保、平台联动互补的风险分担机制,缓解金融机构坏账风险,切实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