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全方位的对内合作与对外开放,以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国内竞争的主动。增强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韧劲,强化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深化改革,建立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优化外向型产业体系建设。落实新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对接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以松江纳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为契机,复制推广增值电信业务等改革举措。引导国际资本、技术、人才等优质资源集聚于“6+X”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等重点发展领域。鼓励外商通过合资合作、并购重组、增资扩股和利润再投资等形式加快松江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数字制造、智慧交通、智能治理推动应用场景开放。加快引进一批优质外商投资企业、项目在松江落地。
推动综合保税区提升发展。提升对外贸易服务水平,进一步巩固压缩货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努力确保通关时效位居上海关区前列,推动松江综合保税区顺利验收和升级发展。聚焦打造“五大中心”的目标,围绕“研发、展示、销售、物流、维修”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促进综保区内相关产业发展完善价值链,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内循环。聚焦产城融合,完善综保区高质量服务配套,进一步提高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完善综保区周边交通、生活、餐饮、商务等公共服务配套。
提升外贸进出口发展质量。加快建设以虹桥自贸城为示范的进口贸易集聚区,高水平对接保障进博会“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促进服务平台。支持外贸企业开展产品创新和研发设计,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际标准的企业标准,鼓励外贸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通过实施“单一窗口”、信用分类管理等政策提高外贸企业通关时效。建立健全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等管理机制。强化对企业海外专利申请和涉外知识产权运营、维权能力。
持续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复制推广“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经验,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聚焦“零距离”综合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提升审批服务质量。统筹协调涉企类审批服务事项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完善“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完善权责清单制度与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梳理、形成行政审批服务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优化营商环境。
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以制度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以平台为抓手、以应用为关键、以行业为支撑的“五位一体”信用工作推进体系,形成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信用监管模式。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开展九地市社会信用体系联动建设,共同创建“G60信用走廊”。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对跨领域的新产业、新业态,探索完善行政管理的容错机制,依法约束自由裁量权。推进分类监管,明确分类评价和分类监管指标体系,建立相关配套和激励机制。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推广跨部门联合随机抽查,完善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健全具有松江特色的功能模块。积极探索长三角跨区域协同监管工作推进机制,强化区域市场监管联动。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效率,实现政务服务平台化、协同化、标准化、精准化和便捷化。推进平台一体化建设,提升“一张网”服务能力。加快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提升协同化治理能力。深化大数据技术应用,提升精准化供给能力。实施标准化规范管理,提升网上服务通办能力。提高长三角跨区域“一网通办”效率,不断丰富长三角合作城市“一网通办”事项清单,打造长三角协同创新样板。
优化国资布局。完善国资功能定位,结合企业现状,依托现有7大区管企业集团,主动参与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强化和拓展城市运行、四网融合、乡村振兴、住房保障、文化旅游、园区开发、类金融服务等平台服务功能。发挥国资国企“双招双引”平台作用,集聚更多的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助力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区域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提升监管效能。立足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建立赋能型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边界,完善监管机制,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监管环境。按照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和主营业务实施分类监管,修订完善区国资委履职清单,重点加强对发展目标、考核分配和风险控制等重大事项和关键环节的管控。构建面向国有资本监管和运作、快速响应和安全可控的信息化工作体系。健全国有资本经营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提高资本回报。整合财务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督、巡视巡查监督等力量和资源,建立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强化追究的工作机制,形成国有资本监督闭环,维护国有资本安全。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立足简政放权,强化以股东身份、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与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逐步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坚持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形成能上能下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家队伍,提升企业的市场化、现代化经营水平。遵循中央、市委关于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的精神,坚持“水平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原则,完善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探索制定和实施更符合松江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需要的,与选人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
四、打造开放高效一流营商环境
探索更加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营造亲密政商关系,聚焦世行营商环境评价,强化改革创新的系统集成,简化企业开办手续和工程建设审批流程,推进全程电子化,实现办理营业执照“零见面”、“零跑腿”,创建市场主体注册许可“证照通办”服务机制,推动“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等企业住所登记改革。深化不动产登记改革,优化申请、核税、缴费和发证等工作,应用电子不动产权证,整合现有实体大厅办事窗口,推进不动产权登记部门与公共事业单位进行信息互通。
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放开民营企业投资限制。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参与盘活政府性存量资产,鼓励民间资本发展民办养老机构、民营医院和民办学校。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区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民营资本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比重。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进一步壮大实力,发展成为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减税降费持续降低企业成本。全面贯彻落实个人所得税改革、停征河道管理费等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加大社会资本对优质民营企业的投资力度,搭建项目与资金对接的互动平台,帮助资金寻找项目,帮助项目寻找资金,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