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公开/
第二章 高质量建设人民满意的“科创、人文、生态”
第二章 高质量建设人民满意的“科创、人文、生态”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1-10-12 阅读次数:

一、“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四个放在”、强化“四大功能”、打响“四大品牌”主动承担“三大任务、一大平国家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松江的定位和要求,以“科创、人文、生态”为卓越价值取向,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目标导向,以聚焦聚力“一高地、三生态”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三先”示范走廊、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力建设独立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为主攻方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为根本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重要枢纽之一,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强化党建引领,推动松江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本政治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群众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主体地位,激发全区人民创新创业创造的伟力;把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着力打造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城市样本;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新发展理念。始终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按照“科创、人文、生态”卓越价值取向,强化“四个论英雄”发展导向,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服从服务融入国家战略。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建设,放在新发展格局和国家对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思考和谋划,对标上海“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全面强化“四大功能”,为新时代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模式和实践经验。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体现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作用,从事物发展全过程、产业发展全链条、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出发谋划设计改革,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大力推动经济社会管理权向基层放权赋能,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思维。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好城市与产业深度融合、浦南与浦北均衡发展、老城与新城齐头并进、城区与大学城联动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同步、城镇建设与管理兼顾、城市发展与底线思维、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等九对关系,统筹空间、规模、产业结构,协调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生态等各个方面,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立足新发展阶段,秉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打造“科创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到二〇二五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取得显著成果,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重大进展,“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城市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独立的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功能框架。   

具体目标是: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与高端产业引领的科创之城成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要创新策源地,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升,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一廊九区”产业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各领域改革系统集成,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加大开放力度,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体系取得重大突破,优化重点产业专利布局,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完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区”建设;“松江枢纽”辐射带动功能全面显现,成为带动城市发展的新增长极;新城综合服务、辐射功能大幅增强,城市宜居度和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打造绵厚历史与新时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人文之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布局更加合理,人文松江特质进一步彰显;文旅深度融合,成为具有品牌显示度和功能辐射度的国际大都市文旅标杆区;上海科技影都建设加快推进,初步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影视文化产业集群;“上海之根、文明松江”深度融入城市血脉、根植市民心中,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成为推动松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核心竞争力。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生态环境治理更有力度,大气、水、土壤、绿化等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持续增加,城乡生态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园城相嵌、林城相拥、水城相融”的城市生态空间,不断满足松江人民对高品质生活新期待;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成为自觉行动。

——更好满足松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平均期望寿命继续走在全市前列;就业形势整体向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加快落地,卫生健康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数字化、多样化、高品质、个性化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丰富便利;“一网通办”、“一网统管”高效运转,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长效机制更加完善,城市安全、韧性显著增强;以党建为引领的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基层和社区活力进一步激发;平安松江、法治松江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广泛多层制度化协商民主深入推进。

上海市松江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属性

2025年目标

1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

预期性

6.5

2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

%

预期性

6

3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制造业部分)

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

预期性

33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

%

预期性

10

5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

%

预期性

20

6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率

%

预期性

8

7

商品销售总额年均增长率

%

预期性

8

8

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

预期性

3200

9

上市、挂牌企业数(科创板)

预期性

70/500(25)

10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

%

预期性

5

11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预期性

60

12

大气常规污染物年均浓度

PM2.5PM10SO2NO2O3CO)

微克/

立方米

约束性

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部分指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13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主要河湖水质断面优于Ⅲ类水质比例)

%

约束性

60

14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

约束性

完成市级要求

15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

约束性

45

16

森林覆盖率

%

约束性

19.5

17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万元

预期性

与经济增长同步

18

户籍城乡劳动者登记失业人数

约束性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

数内

19

旧街坊改造面积

万平方米

约束性

300

20

户籍人口居民平均预期寿命

预期性

84.07

21

单位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亿元

约束性

0.024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