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转发《关于加强街镇(经开区)
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关于加强街镇(经开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21年8月5日
关于加强街镇(经开区)
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和《上海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等要求,进一步完善“三级平台、五级应用”体系建设,理顺街镇(经开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街镇城运中心”)建设体制机制,更好发挥街镇城运中心在城市治理过程中的作用,彰显我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实战效果,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经区政府同意,现就加强街镇城运中心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以“明确职责、强化实战、深耕技术、加强保障”为抓手,牢牢把握松江建设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推动区、街镇城运体系一体化发展,补短板,强弱项,加速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强化街镇实战功能,围绕高效能治理迈出更大步伐,助力松江建设成为具有“科创之智、人文之慧、生态之美”的城市数字化转型新标杆。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应用为要、管用为王。聚焦“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推动“高效处置一件事”,努力实现“四早”(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处置)、“五最”(在最低的层级,在最早的时间,以相对最小成本,解决最突出问题,取得最佳综合效应),营造“观全面、管到位、防见效”的智能应用生态,努力做到实战管用、干部爱用、群众受用。
(二)强化人机协同、流程再造。以线上信息流、数据流,倒逼线下部门业务流程全面优化和管理创新。聚焦线上线下全过程管理和人机协同转变,推进业务流程数字化再造,推动更多业务实现线上线下真正联动。
(三)深化互相赋能、上下贯通。按照“全链接、紧平台、松耦合”的思路,推动城运平台功能提升和各自生产系统的智能迭代,形成“一门户多系统”的枢纽平台。优化资源架构,推动“横向贯通”、“纵向级联”的数据共享和管理体系建设。
三、明确职责定位,做实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一)明确功能定位。街镇城运中心要进一步体现“三级平台、五级应用”城运体系中的定位,强化“观、管、防、联、处”功能,主要是实战处置能力,成为街镇指挥和辅助决策研判的大数据治理平台,成为各部门共享的协同指挥平台,成为街镇城市日常管理和应急联动处置的工作平台。
(二)完善指挥体系架构。按照“平急结合”的原则,分层分类建立城运指挥体系,提升处置效率。建立街镇层面城市日常管理指挥架构,由城运中心牵头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应急战时管理指挥架构,由街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按照响应级别,联合相关部门利用城运平台进行指挥。
(三)理顺日常运行模式。各街镇(经开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政府总值班、应急指挥、市民热线、网格管理等工作力量融合联动,具备值班值守、应急联动管理、舆情管理、市民热线、网格管理、110非警务类警情分流处置等功能。同时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与“一网通办”为企为民服务等功能融合。
4、强化实战实效,健全完善各类工作机制
(一)平急融合机制。街镇城运中心要具备常态下日常城市运行监测管理功能,同时具备非常态下应急管理功能,通过业务整合、职能融合、信息共享,建立平急融合机制,建立分层分类指挥体系,提升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事项的处置效率。
(二)大值守工作机制。融合多种工作力量,街镇城市运行重点保障部门和单位(如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要明确参与城运中心大厅的日常值守工作方式,切实增强值守力量,实现7*24小时值守,及时、规范报送值班信息。
(三)多渠道发现机制。以物联、数联、智联为基础,充分发挥“网络端”舆情捕捉作用、“市民端”哨点作用、“感知端”应用价值和“策源端”支撑能力,形成实时监测、智能预警和信息报告体系,实现态势全面感知。
(四)分析研判机制。形成日研判、周提示、月通报、季分析、年总结的定期会商研判机制,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城市运行风险和趋势精准研判。
(五)联动指挥机制。街镇城运中心与各专业部门形成指挥集群,做实“多格合一”,加强联勤联动,形成联动指挥响应,主要围绕节假日、重大活动、重要紧急情况应对等,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对于突发紧急公共事件,参照区里处置模式,根据不同类别,按照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手册》组织实施。
5、深耕技术创新,做强“一网统管”平台
(一)构建平台架构。按照全市“三级平台,五级应用”的顶层设计,构建街镇平台主架构,聚焦基础保供、行政执法、民生民情等领域,梳理街镇城市运行体征指标,以数字化方式呈现辖区全景,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撑。
(二)建设实战平台。建设“快速发现、统筹资源、高效处置”的实战平台。通过大数据、物联感知、视频分析等技术,实时掌握、智能预判事件问题,实现街镇城运中心与处置现场、与区城运中心互联互通,开展融合指挥、统筹调度,形成全流程闭环处置。
(三)开发应用场景。各街镇(经开区)坚持需求导向,因地制宜地开发与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相关的应用场景建设,驱动业务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案例,实现动态迭代升级。为避免重复建设和提高效率,区城运中心统筹全区应用场景ai算法并赋能街镇,街镇城运中心按需配置相应算力。
(四)强化工具赋能。探索利用“一网统管”低代码平台,切实掌握并赋能基层日常管理和事件处置需求,提升城市治理效率,解决数字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五)整合移动应用。强化移动应用端整合,打通城市运行公共管理与应急指挥移动端入口。原则上,移动端应用遵循“统一部署、统一门户、统一接入、统一用户、统一授权、统一监管”要求,街镇应用小程序由区城运中心统一进行整合归并,实现对区、街镇移动端应用的有机衔接。
六、加强组织保障,确保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街镇(经开区)要统筹部署,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原则上,城运中心主任由街镇(经开区)分管领导兼任。城运中心具体协调推进城市运行管理事项,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责,落实相关工作。
(二)细化责任目标。结合工作实际,各街镇(经开区)成立“一网统管”工作推进专班,细化工作方案、任务清单和推进时间表,做到责任到人、职责明确、推进有力,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在推进城运中心建设的同时,要健全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加强数据的安全运营管理,确保敏感数据不外泄。
(三)加强队伍建设。坚持强基层、优结构、提质量,建强人才“蓄水池”,建立常态长效培训机制和业务能力测评体系,鼓励人才跨体制、跨区域、跨领域有序流动,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形成一支梯队完整、平战结合,专业化、复合型、高水平的城运人才队伍。
(四)加强经费保障。各街镇(经开区)要结合实际,保障城运中心软硬件设施建设、维护、配套设施设备配置、安全保障及日常运行经费。
(五)强化考核评价。各街镇(经开区)将城运“一网统管”纳入对内设科室、联勤联动和基层(村居)工作站考核,制定符合实际、科学合理、差异化分类考核评价体系,从响应及时、市民满意等维度,强化考核权重,建立定期通报制度。研究将推进“一网统管”工作实效与年度绩效考核、作风建设和干部提拔任用结合起来,突显考核评价的“指挥棒”效应,并逐步加大在综合考核中的权重,确保工作有效推进。
(六)推动区、街镇一体化建设。街镇城运中心要主动落实区城运中心要求,加强互联互通,准确定位抓处置、强实战的职能,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和浓厚氛围。按照区、街镇一体化建设要求,加强对网格、村居、园区、楼宇等基层应用的指导,提升城市管理综合指挥、协调联动和基层治理等实战能力,为城市管理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