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松江区水产站以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为目标,积极开展推广水产养殖绿色生产方式、提升水产养殖科技水平、加强种源渔业服务、创新黄浦江大闸蟹“松江模式”等各项工作,有力促进我区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完成预定目标、取得良好成效。
一、锚定绿色发展,推广水产养殖绿色生产方式
松江区水产站以“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为抓手,结合我区水产养殖实际情况及发展要求,围绕“神农口袋”填报指导与核查、规范养殖用药、尾水处理技术、水产病害监测与指导等多项重点工作,细化目标任务,积极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2023年,全区17户经营主体均顺利通过上海市水产养殖绿色生产考核,并完成了2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和4个水产养殖绿色生产基地创建的技术指导。“神农口袋”全年现场及网上核查信息计122908条,其中不合格率1‰,较上年度有明显改善。
二、深入技术提升,科技赋能水产高质量发展
我区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科研引领为先,以科研项目为牵引,落实各项科技发展政策,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积极建设“松江水产养殖科技创新平台”,提升水产养殖科技内涵。为加强特色鱼类设施渔业养殖相关技术研究,松江区水产站申报了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饲料鳜规模化繁育与工厂化驯养技术研究”并成功获批,另有4个市级科技兴农项目在研。同时,积极推进区级“水产养殖技术创新及推广”试验,依托我区“五大行动”骨干基地,开展“流水槽+大口黑鲈”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不同规格红螯螯虾苗养殖对比试验等水产技术创新试验,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提高养殖综合效益,发挥骨干基地在技术模式集成示范和引领带动方面的作用,助推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提升养殖户和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全年开展集中技术培训6次,培训83人次;共开展科技入户指导252场次,指导养殖户433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36份。入户指导涉及健康养殖技术指导、绿色生产指导、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同时组织区、镇两级技术人员参加市级技术培训4次,18人次,切实建立一支水平扎实、乐于奉献的技术推广人员队伍。
三、聚焦种业发展,推进做强水产种业
水产种业是渔业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促进水产养殖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2023年松江区水产站持续做好中华绒螯蟹“江海21”良种优质亲蟹培育工作,建立了目前最大的“江海21”亲本基地,持续在一年一度的良种选育工作中提供优质亲蟹。目前,全区建立高品质河蟹绿色养殖示范基地3个,“江海21”良种覆盖率已达100%,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同时,积极做好团头鲂“浦江1号”、松江鲈保种选育等工作,2023年团头鲂“浦江1号”繁殖水花6040万尾、培育乌仔2200万尾,松江鲈繁殖水花13万尾、培育鱼种7万尾。在翘嘴鳜人工繁殖及配合饲料驯养工作中,工厂化车间培育鱼种(平均规格5cm)6000余尾,驯化成功4000余尾,驯化成功率约70%。
四、做强特色产业,拓展我区河蟹产业优势。
为进一步提升和创新黄浦江大闸蟹“松江模式”,2023年开展了“河蟹+青虾”多营养层级养殖模式、“松江六月黄+罗氏沼虾”双主养模式、2种复合型水草种植模式对比研究等试验,并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产学研单位开展河蟹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联合试验,为河蟹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河蟹产业提质增效。
围绕河蟹养殖模式进行了区内外的调研和学习考察,组织开展了黄浦江大闸蟹养殖技术培训,并依托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的“田间学校”开展观摩指导服务,全年共计培训44人次,观摩指导服务63人次,远程指导服务225人次,切实提高我区河蟹养殖管理技术水平,鱼跃水产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级“2023年度优秀农民田间学校”。
松江区水产站组织重点合作社搭建“松江泖蟹四娇娘”品牌宣传队伍,宣传大泖、昆泖、泖湖和金泖四大“泖”字辈的松江地产水产品牌,培训交流品牌视频号、抖音号的运营方式,借助“松江三农”视频号和抖音拍摄并发布多部品牌宣传片。2023年组织开展或参加10月18日开捕仪式、11月14日全国河蟹大赛、11月18日第二届品鉴推介会等活动。松江“泖”字辈河蟹品牌宣传2023年3次登上市级电视频道,在“学习强国”、市区级媒体发表相关文章报道四十余篇,引起广泛关注,提升松江河蟹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下一步,松江区水产站将围绕河蟹养殖技术升级、现代化设施渔业发展、水产养殖环境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改进、优化、完善养殖技术,创新养殖模式,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供稿 松江区水产站
编辑 孙杨磊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