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政策文件库

关于印发《松江区2023年稻田杂草防控技术方案》和《松江区2023年杂草稻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

    信息来源:
    浏览
    【字体:
    • 索  引  号:002003N1012023060501
    • 主题分类:农业、林业、水利
    • 公开主体:区农业农村委
    • 发文字号:松农发〔2023〕48号
    • 成文日期:2023-05-06
    • 发布日期:2023-05-06
    浦南集体经济参与加油站建设进展情况汇报

    上海市松江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文件

    松农发〔202348

     

    关于印发《松江区2023年稻田杂草防控技术方案》和《松江区2023年杂草稻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

     

    各街镇(经开区)农业农村发展办、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农业管理部门):

    为进一步做好稻田杂草、杂草稻科学防控,减少除草剂过量使用,降低杂草、杂草稻发生危害,保障本区粮食安全,特制定了《松江区2023年稻田杂草防控技术方案》和《松江区2023年杂草稻防控技术方案》,请各街镇、经开区结合实际,做好分类指导和防控措施落实。

     

     

    上海市松江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356   

     

     

     

     

    松江区2023年稻田杂草防控技术方案

     

    2022年本区稻田杂草发生严重,发生程度明显重于上年与常年。根据田间杂草基数、水稻播栽模式、春季天气趋势等综合分析,预计2023年稻田杂草继续呈大发生态势。为有效防控杂草危害,确保粮食作物稳产增产,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要求杂草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防治效果90%以上,杂草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

    二、防控策略

    根据《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粮食作物稳产增产和化学农药减量控害为目标,按照“综合防控、治早治小、减量增效”的原则,采取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化学措施为重要手段,辅以物理、生态等防治措施的综合治理策略,强化科学安全用药指导,实现粮食作物田杂草绿色可持续防治的目标。

    三、防控措施

    (一)非化学措施

    1.精选种子。播种前对稻种进行筛扬,淘汰掉稻种中杂质和杂草种子,防止杂草种子远距离传播与危害。

    2.基础设施。修缮农田基础设施,使田埂完整,沟渠通畅,确保良好的保水和排灌功能。实施精细化机械作业,有效提高耕整地质量,力争同一块田块高低落差控制在5cm以内,特别是秸秆还田的田块,以防未腐熟的高墩秸秆影响除草效果。

    3.种植模式。水旱轮作、合理换茬。对上年杂草发生严重的田块,改直播稻为移栽稻,压低杂草基数。

    4.物理防治。在进水口安置尼龙纱网拦截杂草种子,田间灌水1015厘米,待杂草种子聚集到田角后捞取水面漂浮的种子。清除跨区或跨地作业机械所携带的杂草种子,避免杂草机械传播。

    5.养草灭草。视当年度气候、茬口种植,可在3月下旬~4月初进行第一次早上水。上水要求:上透大水,保水35天后待自然落干,使稻田杂草种子吸足水分,后田间保持湿润,促稻田杂草种子早萌发早出苗,待长出后耕翻灭除。如不影响后续播栽进度,可进行第2次早上水早出草的养草灭草工作。严格落实12次养草灭草工作,可有效降低田间杂草基数。翻耕灭草后,整田播栽要及时跟进,缩短杂草生长空间。

    6.人工除草。前期防除效果差,田间杂草发生严重的田块,在水稻生长中后期,杂草种子成熟脱落前,可人工拔除杂草或剪穗,避免杂草种子侵染田间。

    7.生物防治。在水稻活棵后至抽穗前,通过人工放鸭、稻田养鱼、虾(蟹)稻共作等方式,发挥生物取食杂草子实和幼芽的作用,减少杂草的发生基数。

    (二)化学防控技术

    药剂防除是当前稻田杂草治理的重点。杂草的化学防除坚持“防早、防小”的原则,即在杂草发生的早期和杂草低龄阶段进行防除。可根据不同种植方式和杂草发生情况选择“二封一杀一补”或者“一封一杀一补”的相应防控措施。

    1.机直播稻田化除技术

    1.1 播期封杀:采用播前湿封和播后干封两种方法

    1)湿封:田块平整后,趁混水亩用26%草酮乳油100120毫升。施药方法:用原瓶装,瓶塞开洞均匀甩施全田,药后57天排水播种。要求做到田块平整一致,不露泥头。

    2)干封:在播种后03天,趁田间湿润时亩用40%苄嘧丙草胺悬乳剂(萌芽葆)70克兑水30公斤,对土壤均匀喷雾。

    注意事项:田板必须平整,药后田间保持湿润,并开好沟系,防止雨后积水。有播喷同步设备的,可在水稻机械播种同时,进行封闭施药。

    1.2 苗期茎叶处理

    秧苗3叶期后亩用69%苄嘧苯噻酰水分散粒剂60克结合追肥,拌肥撒施,药后必须保水层35天以上,并开好平水缺,防止水淹秧苗。

    2.机插秧稻田化除技术

    2.1移栽前封杀:田块平整后,趁混水亩用26%草酮乳油100120毫升。施药方法:用原瓶装,瓶塞开洞均匀甩施全田,药后57天排水机插,要求做到田块平整一致,不露泥头。

    2.2 苗期茎叶处理:机插后57天稻苗活棵后,亩用69%苄嘧苯噻酰水分散粒剂60克结合追肥,拌肥撒施,药后必须保水层35天,并开好平水缺,防止水淹秧苗。

    3.补救措施

    前期化除后杂草仍较多的田块,应视草相,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3.1以稗草为主的田块:稗草23叶期,选用25/升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稻杰),针对杂草均匀茎叶喷雾。

    3.2以千金子为主的田块:在千金子23叶期,选用100/升氰氟草酯乳油(千金),针对杂草均匀茎叶喷雾。

    3.3稗草、千金子混合发生的田块:在稗草、千金子2-3叶期,选用60/升五氟氰氟草可分散油悬浮剂(稻喜)或10%唑酰草胺乳油(春好),针对杂草均匀茎叶喷雾。

    3.4阔叶杂草及莎草多田块,在播后30天左右(水稻分蘖末期),选用460/2灭草松可溶液剂(谷欢),针对杂草均匀茎叶喷雾。应严格控制用药量,并避免在水稻4叶期以前使用,以防药害发生。

    注意技术:上述补除,药前先排干水,药后1天上水,保水35天后恢复正常管理。禁止超量喷雾,造成药害。

    4.注意事项

    4.1对上年杂草发生较重田块,应加强播栽前的农业防除措施,做好“两次上水、两次出草、两次耕翻”工作,减少杂草发生基数。

    4.2稻田要精心整地,确保平整。修缮好农田基础设施,使田埂完整,沟渠通畅,确保良好的保水和排灌功能。

    4.3根据栽培方式和草相,合理准确选用药剂品种和施药方法,使用时要根据农药标签的使用方法正确使用。同时,注意田间排水和药雾影响周边种植的作物,以免产生药害。

    4.4药后如遇雨要及时清理沟系,打开缺口,防止积水淹没水稻心叶而产生药害。施药后当天或第二天遇大暴雨,应减量补施,药量掌握在原使用量的50%

    4.5 绿色食品认证的水稻,用药参照《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4.6使用担架式喷雾机喷施除草剂时,保证亩药液量达到3040升。

    4.7 在充分考虑天气因素、周边种养殖环境等条件下,科学使用无人机喷施除草剂,做到合理适量用药,切勿重喷、漏喷。

    4.8“播喷同步”、“插喷同步”可在播种、插秧的同时实现同步喷施土壤封闭除草剂。近几年试验结果较好,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和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的要求,各街镇要明确各级各部门任务和职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压实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及早安排部署,关口前移,做到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控。

    (二)加强监测指导。根据各街镇实际情况,加强水稻田杂草调查监测,准确掌握全区杂草种群密度变化,科学制定防控方案,指导农户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合适药剂,适时适量科学用药,注意用药安全,避免滥用药剂。

    (三)加强科技支撑。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市、区农技中心等机构的技术、产品和信息优势,组织开展新产品的试验、除草剂减量增效技术和综合控草新模式研究。

    (四)加强宣传培训。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传媒,通过线上线下的培训授课、技术讲座、专题报道以及田间指导和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稻田杂草防控技术宣传和培训,切实提高关键防控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五)加强督导检查。加强对稻田杂草防控工作的调研指导和跟踪督查,及时了解水稻播种前农田基础设施和“养草灭草”技术的落实情况和防效信息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将各项防控措施落到每块田和每家农户。

     

     

     

     

     

     

     

     

     

     

     

    松江区2023年杂草稻防控技术方案

     

    杂草稻又称野稻、杂稻,其外部形态和水稻极为相似。杂草稻与栽培稻争夺阳光、养分、水分和生长空间,不仅影响水稻产量,且混杂到栽培稻中会导致稻米品质下降。近年来,杂草稻已成为我区水稻生产中威胁最大的稻田草害之一,且呈上升趋势,已严重威胁我区粮食生产安全。

    预计2023年杂草稻继续呈大发生态势,为有效防控杂草稻发生,确保粮食安全,稳步提升“松江大米”品质,结合我区杂草稻发生防控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策略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农业措施(二次上水、二次出草、二次耕翻)为重点,化学措施为重要手段,辅以人工防除措施。杜绝传播源、截断传播途径、不断降低杂草稻在田基数,实现杂草稻有效防控。

    二、防控措施

    (一)播前管理

    1.养草灭草(二次上水、二次出草、二次耕翻)。针对全区所有稻田,第一次上水时间:耕翻休闲田块3月中下旬开始,绿肥田块4月初翻耕晒田后开始。第二次上水时间:4月底。

    确保上透大水,堵缺,关水35天,后自然落干,促杂草稻(杂草)长出后再耕翻,落实好早期农业防除措施,减少杂草稻发生基数。保水期间可打捞浪渣,将田间纹枯病、穗腐病等菌源,清理出田。确保保水时长,可致田间螟虫(大螟、二化螟)窒息而死。

    2.播栽前做好湿封工作。在田块平整后,趁混水亩用26%草酮乳油100120毫升,保水57天以上,再行播栽,利用湿封药剂封闭作用,抑制部分杂草稻出苗,减少发生基数。

    (二)苗期管理

    1.在田块平整基础上,直播稻3叶期后、机插秧57天活棵后,亩用69%苄嘧苯噻酰水分散粒剂60克拌肥撒施,药后保薄水层57天以上,抑制部分杂草稻出苗,减少发生基数。

    2.杂草稻发生可识别后,趁早及时分批多次拔除,至拔尽为止。

    (三)拔节孕穗期管理

    如田块基数高,前期无法拔尽,考虑到杂草稻边成熟边落粒且落粒性极强,应在杂草稻抽穗成熟前,采取割头、割穗方式处理,减少来年发生基数。

    (四)成熟收割期管理

    杂草稻发生田块,应采取单独收割,严禁跨区作业,造成人为扩散。

    (五)收割结束后管理

    1.凡有杂草稻发生中度以上的田块,秋播安排休耕、不深翻,并配套疏通好沟系,来年及早采取上水措施。

    2.核实并锁定严重田块,来年落实机插秧配套综合措施进行防控。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杂草稻近年来发生危害加重,且缺乏针对性防治药剂,各街镇农业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扎实推进防除工作。

    (二)部门协同。杂草稻防除涉及水稻种子、植保、栽培、土肥、农机等多个专业或部门,需凝心聚力,联合攻关,提高综合防治效果。

    (三)强化培训。围绕关键技术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培训,努力提高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为确保我区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上海市松江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        202356日印发

     

    政策咨询

    验证码
    点击播报验证码

    文件预览

    相关稿件

    扫码查看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网页

    问题清单

    问题 回复内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