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加强引导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探索创新中蓬勃发展,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农民增产增收。为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近期农业农村部在组织各地推荐的基础上,择优遴选确定新一批60个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其中,上海有两个入选!
上海左岸芯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神农口袋”数字化平台为农业全产业链服务赋能
“神农口袋”是由上海左岸芯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数字化农场管理平台,提供农业产管销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集农场数字化管理、物联网管理、农药闭环管理、农机调度、金融保险、灾情预报、农产品溯源、仓储物流、订单管理和品牌营销等于一体。“神农口袋”与区域农机指挥调度平台打通,农户可利用“神农口袋”一键预约农机;与农业保险机构的业务系统打通,农户可基于作物的种植档案和地块信息,批量一键在线投保和自动化理赔申请。
2020年,公司参与了上海市构建的数字农业云平台及农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目前,“神农口袋”已在上海全域使用,并不断探索完善数字技术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功能,为农业全产业链服务持续赋能。
农业生产全流程贯通,实现提质增效。运用“神农口袋”的物联网设备、病虫害和专家指导等模块,有效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据测算,每年为每亩土地减少各项支出30%以上,增加收益50%以上。“神农口袋”整合区域内的农机服务资源,农户可以采用预约农机模式,实现对区域内农机的调度共享。
农业生产动态更新,实现精准管理。目前“神农口袋”是上海市的农业生产信息直报系统,与“上海市数字农业云平台”互联互通,覆盖粮食、蔬菜、瓜果和水产产业,全市178万亩农用地、9013家规模化农业主体依托“神农口袋”入网直报,基本实现农业全产业生产的动态实时更新,为农产品保供提供数据基石。农户可以通过“神农口袋”扫码买药,并将农资自动入库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可利用“沪农安”监管APP实时调取“神农口袋”端的农资出入库记录和库存数据,实现对农药的闭环管控。
农产品生产数据透明,实现优质优价。通过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与田块信息关联,形成动态实时更新的电子档案,实现一码通查和农产品优质优价,可在原有基础上提升10%的品牌溢价。
农村金融服务链条延伸,实现发展壮大。2021年,公司与蚂蚁网商银行联合开展了“普惠金融无抵押贷款投放试点”,已累计引入农户40万户,网商贷批准用户数1万户,授信额度超过2.5亿元,有效破解农业发展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2年3月起,“神农口袋”成为上海绿叶菜成本价格险线上投保入口,目前累计保单总额超280万元,覆盖投保面积超1.3万亩,推动农业保险标的信息精准真实、农业灾害评估科学量化。
松江区叶榭镇堰泾长者照护之家
推广“孝文化”主题活动 打造幸福老人村
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堰泾长者照护之家(即幸福老人村)于2015年3月成立,幸福老人村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内部设有长者照护之家、老年活动室、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助餐点、老年人助浴点等服务设施。机构专业人员配备齐全,现有专兼职行政人员、医护人员、社工、护理员、营养师、康复师、厨师等共25人。截至2022年6月,入住老人36人,平均年龄87岁,并为周边103名老人提供日间照料,为150名老人开展助餐服务。在提供养老服务的同时,幸福老人村持续开展“微孝”系列品牌活动,大力弘扬“孝文化”。2017年,幸福老人村被评为4A级社会组织,2020年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2021年获得全国乡村养老优秀项目和全国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银奖。
整合服务资源,着力打造“孝文化”实践基地
为满足农村老人的实际需求,幸福老人村通过连片租赁闲置宅基地房屋、进行适老性改造、完善服务设施,打造以“孝”为核心动力的家门口的养老院,让老人们在实现“原居养老”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自成立以来,幸福老人村从入住老人的需求出发,积极引入各类公益资源,诠释“孝文化”丰富内涵,形成了一批以“微孝1+1”“微孝早餐”等主题的农村公益养老项目,开展了各类以“孝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城市和周边地区家庭到幸福老人村开展亲子活动,成为众多社会团体和公益组织的“孝文化”实践基地。截至目前,幸福老人村已开展“微孝实践”活动800多场次,志愿服务达2万余人次,开展捐赠活动近2000余次,接收捐赠物资20000余件,带动公益和社会资助团队近30个,受益人数达20万人次。
配套制度建设,努力提升全方位服务水平
老人村层面,成立了党支部、工会、老年人工作委员会等,建立并完善了服务绩效评估制度、员工考核制度、行政查房制度、入住老人会议制度等。加强护理员队伍建设,护理人员持证率达100%。建立入住老人“一人一档”制度,实行精准化服务。通过多渠道满意度反馈,形成老人与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努力打造标准化农村养老管理模式。镇级层面,出台《叶榭镇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补贴实施办法》,对入住镇内养老机构的本镇户籍老年人给予每月每人100元伙食费补贴,使政策覆盖更精准,为农村养老减轻经济负担。区级层面,2019年松江区民政局出台了《松江区关于在农村地区探索推广“幸福老人村”养老模式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幸福老人村”的功能定位、设置要求和扶持办法,并在松江区浦南地区四个镇全面推广幸福老人村的经验做法。2021年初,松江区第二个幸福老人村——泖港镇黄桥村幸福老人村已正式投入运营。
深化“养老+”融合,打造升级版养老服务新模式
幸福老人村打破了传统养老院养老的局限性,延续了农村老人熟悉的生活方式,扩大了社会化服务的内涵,真正实现高质量、有温度的就近养老。在此基础上,幸福老人村以丰富养老模式为出发点,不断充实“养老+”服务内容。2022年开始,积极探索“幸福田园养老”综合体,增加了“四房十八间”农村版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此外,还融入乡村咖啡屋、慢时光蜗牛生活馆、微型采摘园和乡村博物馆等多种元素,吸引周边和市区的广大市民来体验“孝文化”,开展为老服务等。今年以来,在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幸福田园养老”综合体依然接待了80批次300多人。幸福老人村还开设田间学校和田间茶坊,打造“爷爷奶奶一堂课”“微孝课程”等,实现“孝文化”与乡村养老、乡村旅游、乡村公益等有机结合,打造一个真正的乡村公共空间,让农村的老人动起来、乐起来。
保障资金来源,实现农村养老可持续发展
作为上海市首家社会力量参与,借助农村公益养老项目运行的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幸福老人村在建设与运营过程中,依托多方力量筹集资金,采取“四个一点”,即:出资人投一点、政府补一点、老人出一点、社会资助一点,共同推进农村养老可持续发展。其中,三位合伙人总投资450万元,政府一次性建设费补贴和三年运营补贴共258万元,入住老人按照保基本服务标准支付床位费和护理费,平均每位老人每月支付2400元左右。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松江区代表处支持“微微拼孝”项目每年20万元,市慈善基金会松江分会支持“乡村老年大学”项目每年10万元。多元化的资金来源,确保了幸福老人村的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转自上海松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