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政策文件库

松江区体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
    浏览
    【字体:
    • 索  引  号:
    • 主题分类:卫生、体育
    • 公开主体:区体育局
    • 发文字号:
    • 成文日期:2024-03-28
    • 发布日期:2024-03-28

    一、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松江区体育局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部工作的鲜明主题和贯穿始终的突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以落实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为牵引,统筹推进体育产业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提升体育服务供给水平,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在奋进新征程中迈出新步伐、作出新作为,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高点规划,聚合体育产业发展新活力

    体育产业逐步扩展到多元和高质量需求发展阶段,以“体育+”发展理念,不断实现体育产业向经济领域迈进,通过促进体育消费推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政策文件配套方面出台《松江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推动产业政策向功能性转型,优化体育领域营商环境重点项目推进方面,按照“高起点谋划、高质量设计”的要求,规划布局佘山天马体育特色小镇,从规划总则、分析研判、总体要求、空间布局、产品体系、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七方面对《佘山天马体育特色小镇概念性规划》和《佘山天马体育特色小镇体育产业图谱》进行顶层设计,在对规划进行多次集中研讨和完善后,最终确定讨论稿,同时排摸全区体育赛事清单,打造天马特色品牌。全面提升赛事活动体系建设。顺利举办2023“G60”上海佘山半程马拉松比赛、松江区第十三届端午龙舟赛等重大赛事活动会同泗泾镇联合承办2023年首届千年文化古镇(松江-泗泾)龙舟邀请赛,带动“体育+”发展,促进体旅商贸科技融合圆满完成“松江争来赛”各项赛事,全年承接国家级赛事2场、市级赛事21场,组队参与国家级赛事活动4场、市级赛事30余场,开展区级及以下赛事270余场,参与人次达43万。扎实推动体育彩票发展。进一步细化网点建设工作流程多角度全方位把控网点布建质量,不断优化全区网点布局,同时结合赛事活动有效扩大公益宣传覆盖面。全区现有体彩实体网点165家,社会渠道网点75家,体彩全年总销售10.16亿元,首次突破10亿大关,同比增幅79.81%稳居全市第二。规范推体育场馆开放。全年共保障赛事活动79场次,约35000人次。区属各场馆累计接待健身市民近50万人次,产生经济效益193.4万元。松江游泳馆获“安全开放49周年”及“优秀开放场所”荣誉称号。

    (二)高效服务,增强群众体育发展新赋能

    群众体育工作始终秉持“体育惠民 健康松江”的工作理念,以市民需求为导向,全面实施体育设施“六百”工程,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市场监管和治理水平,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完成《松江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及《松江区“三道融合”步道系统建设协同推进机制》文件编制工作。超额完成市委民心工程和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全年新建改建市民益智健身苑点122个市民健身步道18条市民运动球场5片新建市民健身驿站2个社区市民健身中心2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1个积极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和服务。今年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397人,新增培训完成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共计1947人。全年开展市级社区配送569场次、区级配送246场次,服务上万人次。组织开展体质监测服务,共为17029位市民提供体质监测服务,达标率为99.67%。不断提高市场监管和治理水平。全年新增民办非企业单位1家、社区体育俱乐部1家,注销民办非企业单位1家,办理有效期延续的体育社会组织共11家,共办理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审批备案)业务53件,检查场馆140余家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14次。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取得办学许可证5家。协调处理各类健身投诉377件。

    (三)高位推动,凝聚竞技体育发展新合力

    竞技体育始终围绕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主线,加强规范化管理,深化体教融合,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提升竞技体育合力育人成效。加强办训单位的规范化管理松江区首次获评全国高水平体育训练基地,努力在规范化管理方面对标对表。完善《松江区三线运动队选拔标准》和《松江区运动队一二三线人才输送档案》。以体教融合夯实青训基础与区教育局共同制定《松江区关于加强体教融合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学校体育十二条”)及《松江区青少年体育项目中心组教研工作实施意见》(简称“八大项目中心组”)。完成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科学选材测试、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科学选材测试。依托大数据智能化系统,进行各项目前20名运动员集中选材。区内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松江籍运动员徐卓一杭州19届亚运会上获得男子110米栏季军。全年松江区共登记注册运动员2185人授予二级运动员80名一线输送人员2人。2023年参加市级各项赛事共获85金、85银、93铜,全国比赛8金、4银、4铜。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全年,局系统各项工作任务趋于稳步推进,重点工作按时完成,同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标新时代背景下市区级工作要求、市民所需所求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体育产业融合方面存在短板。我区体育产业融合方面以举办赛事为主,尚未全面实现体育、文化、旅游三产间相互渗透、交互融合,同时城市体育综合体、大型高端场馆设施资源稀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布局压力较大。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受限于土地、资金、审批、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制约,项目推进较慢,尤其是对于新建的社区市民健身中心项目,推进上更显迟缓。青少年后备人才培育力度还需加强。深化同区教育局沟通联络机制,需实现从体教结合到体教深度融合跨越,以“八大项目中心组”为抓手点,加强对我区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输送。

    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推动体育强区建设,以体育发展奋力推动“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建设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新一年工作还需从以下三方面精准发力:

    (一)坚持“转型升级”,推进体育产业优化发展

    持续开展重点项目攻坚。要以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为重点,推动体育产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市民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需求。配合相关部门加快推动新城体育中心、佘山天马体育特色小镇、小昆山镇“二陆”体育馆等一批大型体育综合体规划布局,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堵点问题,培育壮大区域内特色优势,推动体育产业优化升级。持续加强赛事体系构建。筹备好松江区第七届运动会,承接好上海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相关赛事,进一步提升区办赛能力和品质。精心打造松江特色体育名片,积极承办好2024“G60”上海佘山半程马拉松比赛佘山半程马拉松比赛、五大新城”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2024年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松江区第十届端午龙舟赛等重大赛事,以竞赛表演为牵引带动体育旅游塑造品牌,扩大赛事品牌影响力持续推进责任体彩建设。牢牢把握国家公益彩票的基本定位和发展方向,继续优化网点布局,保持区域均衡发展。加大网点合规经营管理力度,强化体彩从业人员责任意识,切实履行机构职责,推进责任彩票工作的制度化、优质化。开展自主营销活动,确保体彩销量稳步回升。提升管理水平,把控宣传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购彩环境,稳定体彩销量,确保松江体彩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场馆数字化转型以信息技术为引领,一步整合区属公共体育场馆数字资源。推动“一场三馆”预订服务建设,积极推动体育与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激活体育运动发展活力构建公共场馆信息化信息库,完善智慧体育服务平台,打造集场馆查询预订、运动健身管理指导、赛事管理服务等一体的信息系统。

    (二)聚焦“服务品质”,推进全民健身事业提档升级

    积极提升设施建设管理水平。落实新一轮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市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等大体量体育设施建设,拓展公共体育设施资源。细化完善《松江区“三道融合”步道系统建设协同推进机制,积极推进健身步道、城市绿道、防汛通道三道融合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城市步道系统。推进智慧化健身设施建设,推广运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提质增效。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通过体育场地统计调查工作全面厘清我区体育场地,逐步对老旧健身设施进行全面更新、改建。提升科学健身指导与服务能力。提升首家体医养结合的市民运动健康中心综合性功能。深化体医融合,拓展体质监测服务范围,开展各类慢性病运动干预项目。持续探索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新路径,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专业化、年轻化,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日常管理和激励机制。科学健身服务配送师资库进一步优化体育配送范围、方式、内容,丰富配送课程体系。完善体育市场治理体系。加强对经营性体育场所游泳、攀岩高危项目的监管,优化、简化、便民化行政审批流程。稳步推进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核及日常监管工作促进体育类校外培训市场规范发展。优化体育社会组织前置审查流程,形成体育社会组织成立登记预审评估制度。加快推进体育总会和行业协会的换届单项协会的成立工作,完善体育总会组织体系,持续推进社区体育俱乐部创建,加速体育社会组织社会化发展能力规范健身行业秩序,协调处理市民投诉,提高市民满意度。

    (三)围绕“融合优化”,打造竞技体育发展强劲引擎

    优化青少年体育项目布局推进“一条龙”体系化青少年体育项目布局,将局重点布局项目全部列入一条龙项目布局,形成上下衔接、项目齐全、点面结合、梯队配套、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布局。围绕“八大项目中心组”,实现区内交流赛、选拔赛和区域交流赛的经常性开展,同时重点培育2项以上的青少年体育赛事,逐步形成我区标识度较高的青少年体育赛事品牌,实现以赛带训的效果。大力推进体教融合工作。大力推进体教融合领导小组常态化运行,研究制定工作章程,形成规范化的议事协调机制,修订业余训练考核细则,优先突出人才输送,争取与教育局联合制定关于人才输送及国内以上大赛的一次性成绩奖励。围绕重点项目布局,加强资源整合利用,重点突破射击、水上、游泳、田径等项目,实现重点项目在政策、资源、赛事、人才等多方面的保障支持。全面提升办训效率。围绕“三驾马车”同步推进,完善课余训练机制,提升训练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以下一届市运会为目标,在射箭、柔道、武术、排球等潜优项目上寻求更多突破。训练中心和少体校以专业教练员和团队管理为重点,突出人才输送和市级以上重点赛事成绩,提高青训人才培养实效。学校体育形成“一校多品”,充分调动学校教练员、家长、任课教师等多元力量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办训单位以市级精英基地、星级俱乐部规范化管理为契机,引进高水平和退役运动员,突出青训人才培养实效。

    政策咨询

    验证码
    点击播报验证码

    文件预览

    相关附件

      相关稿件

      扫码查看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网页

      问题清单

      问题 回复内容
      分享到: